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分卷阅读16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得了吩咐便上前,将吴王遇险的始末都与祁说了一遍。

原来月前吴王离京,据他之前呈上那封奏疏,确实将差事办得不错。甚至因为是头一回办这种差事,他看得紧,自己也没伸手,让这次遭灾的百姓很是得了一番实惠。他办了好事,理所当然也就积攒了名声,被百姓戴的吴王不知不觉就有些膨了。

前些子明州的雨停了,水势也降了下去,也不知是谁与吴王谏言,请他身先士卒去受灾之地看看。彼时吴王已有些飘飘然,没怎么想就答应了。

选了个风和丽的天气,吴王便亲去了受灾地,顺便领着些百姓使他们重归故土。

一切本来都很好,可谁知山间不知怎的又有洪。明明是晴朗的好天气,大水突如其来,不仅将“身先士卒”的吴王冲走了,就连一干回归故土的百姓也都没有幸免于难!

此事一出,明州震动,当地刺史派了许多人沿途打捞救人。可惜寻了数也未找到吴王,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也不可能将这样大的消息下去,最后只好上书请罪。

皇帝看过之后气得差点儿没把御案掀了,可他再是气恼吴王好大喜功,气他行事不慎,那被大水冲走失踪的也是亲儿子。齐王和楚王他都没舍得下狠手,对吴王就更不必提了,所以不仅迁怒了明州的官员,就连这几个共议赈灾的朝臣也遭了池鱼之殃。

听完张俭的述说后沉默了一瞬,还是道:“吴王兄行事略有不慎。但他亲临灾地,恐有被导之嫌,而且这大水来得太奇怪了,也当是有人刻意为之。”近几月来事端不断,连祁和陆启沛都嗅到了不同寻常,身在权利中心数十载的皇帝又怎么可能没有察觉?尤其是这回吴王出事之后,皇帝更是到了一股紧迫的威胁,偏一时半会儿本摸不着头绪,这才是他大发雷霆的真正原因。

不过生气归生气,发怒归发怒,该做的事皇帝自然不用旁人提醒:“朕已经使人去查了。而且如今吴王生死未卜,还需得加派人手去寻。”祁垂首称是,旁侧几个大臣见皇帝冷静下来,也暗暗松了口气。

吴王出事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魏王得知后先是喜,冷静后却又生出了惶恐来。

今上拢共就这几个皇子,短短时废的废,失踪的失踪,现在还能立于朝上的就只有他和太子了。魏王自家知道自家事,他从来没有冲几个兄弟下过手,也没那个能力使这些兄弟一一折戟。同时他也不信世上有这样的巧合,那么又会是谁出的手呢?

答案似乎不言而喻了。尤其楚王当初被陆启沛拉下马,那是明明白白,众人皆知的。这让魏王不有些担心,吴王出事后,等着自己的不知又是什么?

然后他寻来了府中的幕僚,商议一阵之后觉更绝望了——太子沉稳有度,礼贤下士,名声形象经营得太好。哪怕有陆启沛开头折了楚王,可那也是楚王自找苦吃,谁都说不出什么。旁人不会相信太子冲齐王吴王出手,那么作为剩下的唯二得利者,魏王显然需要将黑锅背起来!

被幕僚告知这一消息后,魏王委屈得简直要哭出来。可他哭也没用,谁都不会相信,而且他不仅要背着黑锅,还要防着太子冲他下手,简直不能更惨了。

魏王缩在魏王府里哭无泪,祁和陆启沛却已在东与太子商议对策了。

陆启沛端坐在侧,听着祁与太子谏言:“皇兄,诸王接连出事,恐非寻常。眼下吴王兄只怕也是凶多吉少了,仅存的魏王兄更当多加看护。”魏王还在,一切的黑锅自然有他去背,以太子的好名声绝不会有人先将矛头指过来。可如果魏王也不在了,那么太子不容兄弟,戕害手足的名声,只怕就要被有心人传扬出去。届时群臣相疑,父子离心,太子处境只怕要比现在难上千百倍,朝局也当不稳。

三人都看得明白,太子点点头,将这事应承了下来。朝堂上的事他今后都会多加思量,私下还准备派些人去守着魏王,免得他遭人黑手,连楚王和齐王那边最好也派些人去看着。

当然,这事不会瞒着皇帝,瞒着他便是为自己招疑。

在这件事上,太子和祁很容易便达成了一致。这时陆启沛才开口道:“除了魏王和其他皇子,殿下自己也该当心。”太子闻言扬眉,反问道:“驸马以为接下来被针对的会是孤?”陆启沛神不变,看着太子:“殿下难道不觉得吗?楚王之事且先不提,姑且当那只是意外。但齐王和吴王却都不是殿下出手,那么出手的人又会是谁呢?魏王吗?”太子摇头。他当然也怀疑过魏王,不过无论是调查得来的结果,还是他自身的判断,都不觉得这接二连三的局会是魏王所设。说句不好听的,他若真有这本是,也不可能多年来籍籍无名。而且就算是他设局,也不该这般着急的将时间安排得这么近。

说起来,这样一看,反而是太子出手的嫌疑更大些。谁叫他如今身体孱弱,远比那些身体康健的兄弟更缺时间呢?至于动机,他身居储位却被兄弟觊觎,还要需要其他动机?

只怕私下里,已有人这样想了。

陆启沛和祁当然不会怀疑太子,所以见到太子摇头,陆启沛便道:“既然殿下觉得不是魏王,那么那幕后之人有此作为,为的又是什么呢?或者换句话说,他既然能对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