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梟雄的時代不需要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世間最令人敬仰的人物是英雄,令人豔羨卻也唾罵的人物是梟雄。
前者往往芳百世,後者往往褒貶不一。
所以如果僅以後世人的看法作為評判標準的話,做英雄無疑要更為划算,可若是結合現實,那麼英雄大多都免不了一個悲劇下場,而這個悲劇,恰恰就是芸芸眾生害怕卻又不得不面對的死亡。
英雄因何死?
因百姓。
因情義。
因責任。
因不公。…因太多。
普通人與英雄的差別便在於前者是種一因得一果,而後者則是種萬因得一果。
不管他們的身份如何,實力如何,格如何,只要他們下定了決心去做英雄,那麼無論他們做出怎樣的選擇,採用怎樣的方式,最後的結局都無外乎兩種,且都與“死”有關。
一種是人死燈滅。
另一種是生不如死。
曾有人笑稱英雄之道乃是取死之道,固然悲壯,卻也愚昧。
面對着這般毫不客氣的批評言論,有許多人先後給予反駁,至於反駁的依據,自是取死之道背後的故事與含義。
並非他們不想用直接的結局來證明這種言論的偏,而是縱觀歷史長河,的確沒有幾個英雄人物最後是落得好下場的。
反倒是那些心狠手辣無情無義的梟雄,個個混得風生水起,子過得比誰都滋潤。
運氣稍差的梟雄,當了幾年土皇帝,便在不知不覺中大勢已去,兵敗如山倒,要麼自刎要麼**,亦或者死於亂軍叢中,而運氣好的,便是暗中積累氣運,一朝由蛇化龍,掃去自身污點不説,還成功封了個正統。
死去元知萬事空,所以不管身後千秋萬世對他們的評價如何,是褒是貶,全都無關痛癢,因為他們在世時便享盡了榮華富貴,坐擁江山美人,即便身死,多半也是無憾而去,不枉此生。
那英雄呢?
英雄得到了什麼?
除卻身後百年千年的一些言辭褒獎,他們還剩下什麼?
怕是隻剩下在世時的無窮困苦和折磨吧。
有情有義乃英雄,無情無義為梟雄。
情義固然是這世上最珍貴的東西,金山銀山都無法換去,可當偌大的天下眾多的蒼生中竟找不出幾人來明白我的情義,那我要這情,要這義有何用?!
黎貪給黎文的回答很直接了當。
沒有婉轉,沒有機鋒。
作為九黎之君的他,在自己的兄弟兼臣子面前,幾乎不加思索地便告訴了他那三千鐵騎在自己心目中的意義和作用。
棋子,棄子。
多麼可憐又可笑的存在啊!
黎文沒有問黎貪為何要主動捨棄三千九黎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