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563.第563章越王勾踐墓的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復活紅袖的事暫且放在一邊,從懷裏拿出一個瓷瓶,倒了一顆元氣丹給杜曦山。

“這是什麼東西?”低頭看着手心裏碧綠的歸元丹,他將鼻子湊近嗅了嗅,臉上當即出一種心曠神怡的表情來。

“吃了它你就能出院了,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你一定會興趣的。”一聽這話,杜曦山當即將歸元丹扔進嘴裏,剛想咀嚼,卻沒想到歸元丹一進嘴就化成一股清、沿着咽喉緩緩而下。

不一會,杜曦山原本如紙一般蒼白的臉逐漸泛出了一絲血,整個人看起來也顯得神多了。

“這難道就是傳説中的仙丹?”有些不可置信地捏了捏雙拳,杜曦山徑自下了牀,原地蹦躂了幾下。

“這太神奇了!”他正開口,你便回了一句:“這顆丹藥叫歸元丹,拍賣行現在要價五十萬一顆。”

“吧唧”幾下嘴,杜曦山顯得有些意猶未盡,不過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你手裏那突然翻出來的檀木盒引住了。

你打開檀木盒,他趕忙把臉湊了過來,目不轉睛地盯着裏頭的琉璃石。

見杜曦山神情專注,不開口問道:“怎麼樣?能看出它的來歷麼?”通常在某個領域有不凡成就的人都有一個通病,平時看起來邋里邋遢、不問世事,一旦遇到他所喜好的東西,就會瞬間把整個世界都遺忘,隻身沉浸在他自己的空間裏。

習慣地摸了一下口袋,發現自己穿着病號服,杜曦山伸出手的又停了下來,對着你問:“帶手套和放大鏡了麼?”

“喏,在這裏呢。”你從水果籃裏取出了幾個常用的工具。

戴上手套,杜曦山將琉璃石放於手心,用放大鏡整整觀察了十來分鐘,之後抬頭看向你:“年份檢測過了沒有?”

“加工時間為兩千五百年左右。”

“加工時間?”杜曦山眉頭一皺,“你的意思是説,它的形成也花費了很長時間?”

“嗯,至少三百年。”杜曦山的名頭有很多,但他真正教過的人卻不多,你是他有數的學生之一;雖然兩人平時的時間並不多,但杜曦山對你卻有着一份格外的信任。

他不知道你是用什麼方法鑑定琉璃石的年份,但他絕對相信你的判斷。

“先別説加工時間,這顆琉璃石據我的判斷,應該是鑲嵌在某個器物上的裝飾品。”杜曦山沉道,“在華夏古時期,琉璃是僅次於玉的存在,雖然它的地位沒有玉尊貴,卻比玉更為稀少,而且外形這麼通透的琉璃實屬罕見。”點點頭,對着杜曦山道:“它最裏面是一枚三生果的果實。”

“三生果?開花一生,結果一生,成一生的三生果?”

“嗯。”

“那只是傳説中才有的東西啊,沒想到真的存在。”杜曦山戴着手套,用放大仔仔細細地看着琉璃石的外觀,“用極為珍貴的三生果果實為心,外面包一層製作工藝複雜、原材料罕見的琉璃,這東西還是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秋末期出現,有趣,太有趣了。”轉頭看向你,杜曦山笑着説:“考考你。”

“嘁,我連你想問什麼都知道。”他還沒開口説題目,你就已經題目連同答案都知道了。

“哦?説來聽聽。”對方笑嘻嘻地看着你。

眼皮一翻,沒好氣道:“你是想問,戰國末期有幾位王侯擁有這樣的實力。”

“答案呢?”

“我還沒説這個東西是從哪來的呢?”

“上古傳説,三生果是天帝贈送給黃帝的幾樣神物之一,黃帝愛惜和嫘祖所生的第二子昌意,就將三生果贈予昌意。昌意卻沒有能力種植三生果,就將它留給兒子顓頊。身為‘五帝’之一的顓頊同樣沒有心力種植三生果,又把三生果給兒子鯀曾。鯀曾是顓頊的二十六個兒子之一,他的封地是顓頊的老家東海。鯀曾一生都在種植三生樹,他死後兒子鯀祖繼承,鯀祖死後鯀父繼承;到鯀出生時,三生果還未成。”

“哎唷,老杜,這麼偏的神話故事你都知道,不錯哦。”杜曦山沒好氣地白了你一眼:“廢話,你老師我可是博士生導師,你以為我平時跟你一樣都在泡妞玩耍啊?我渴了,後面你自己補充。”隨手抓過果籃裏的一個蘋果,杜曦山洗都沒洗就啃了起來。

聳聳肩,你笑着説:“鯀一生都在治水,治水失敗之後被帝堯賜死,死前他説有一個遺願,想回家和子見一面。等鯀回家之後,卻發現三生果樹上已經傑出一顆成的三生果。他出了三生果,和子同房之後,就有了兒子,禹。”

“嗯,對,説得沒錯。”杜曦山點點頭,他將手裏的蘋果吃盡,對着你説,“不過,大禹所在的古年代又與秋時期差了兩千多年,時間上説不通。”

“時間上當然説不通,可是大禹有後人吶。夏後(注1)少康為了不斷送對祖宗的祭祀,命兒子無餘前往會稽守大禹祭祀,無餘一脈與當地土著融合,傳承二十多世,最後一世至秋最後一霸主,越王勾踐!”嘴角一翹,杜曦山笑着説:“唔,不錯,總算是把話題給繞回來了。所以説呢,現在基本能夠確定,這顆琉璃石和秋霸主勾踐有關,只不過,它具體是鑲嵌在什麼器物上面,還不明確,而且很有可能與一直找尋不到的越王勾踐墓有關聯。”

“嗯,看來,你又要領着一幫人,巡山問川了。”你看着他,淡淡地説,“畢竟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越王勾踐真正的墓葬所在。”杜曦山輕嘆一聲:“這個考古啊,就跟破案一樣。諸多史書、雜記,甚至民間傳聞都遺留下了許許多多線索,而我們這些考古工作者就是要把這些看似雜亂的線頭重現綁在一起,歸類出來。對於普通人來説,他們看古代墓葬,是為了紀念先人;而我們考古業者所在意的,是文化的傳承。我們泱泱華夏,正是因為有着長達五千多年的在冊歷史,才擁有如今如此豐富的文化瑰寶,這一點,不能忘!”注1:夏朝最高統治者的頭銜為“後”它是司反過來寫,與“帝”

“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