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塔風雨數百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安徽古塔眾多,形態各異,它們見證了特殊的歷史和建築文化。而一座城市,擁有兩座五百年古塔,這不能不算一道文化大觀。池州百牙塔和清溪塔,數百年雙塔遙望,相映成趣。
煙雨中邂逅百牙塔車子過安慶大橋,基本上是沿著長江東行,沿途所見是縱橫的河、村落、金黃的油菜花,一個多小時行程後,池州就出現在眼前。
在池州烈士陵園附近,車子停下,司機喊要去市裡的乘客改乘公。一下車,
雨瀟瀟。很自然地想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這是正好經過杏花村,據說,地方政府正在大力打造這個品牌。
去上海、屯溪,我都曾幾次經過池州,但都沒有逗留,因而對池州的印象是很表層的。僅僅知道這是一座與李白、杜牧、岳飛等名人相關的城市,1996年被省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坐在出租車上,把池州城轉了一圈。司機姓王,向我介紹池州至今保存著孝肅、牌坊兩條古街,還有古城牆、護城河遺址,兩座古塔百牙、清溪威然聳立。正說著,車子行駛到了百牙山下,只見百牙塔巍然聳立,煙雨中清秀而古樸。
我走下車,駐足觀望,山下有湖,有橋,這是一處別有韻致的地方。街燈次第亮起,掩映綠樹叢中的寶塔,如夢如幻。
我決定第二天來探尋百牙塔,走近這位歲月中的隱者。
走近巍巍古塔第二天,陽光明媚,天空格外純淨,樹葉綠得耀眼,街道寬闊乾淨,池州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我徑直來到百牙山下,這是池州城東北長丘形的娟秀小山,山上密生著各種樹木,翠綠蔥蘢。環翠中赫然一塔,青灰古舊,這便是因山而名的百牙塔。
從百牙山西側的一個臺階上臨階而上,面一尊坐立的銅像,是前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的銅像。遊客紛紛合影,詢問姚依林與百牙山和百牙塔可有什麼關係。當地人告訴說,之所以在這裡立姚依林銅像,是因為他是池州人,是家鄉人民的驕傲。
走近百牙塔,便是走近一段歷史。一位在塔旁鍛鍊的中年人告訴我,這座塔有四五百年曆史了。我伸出手,虔誠地輕撫古老的塔身,厚實的青磚體
糙而富於質
,傳遞著久遠的信息。五百年間,多少古人摩撫過,很想
詩一首,可惜詩才不濟。
邁步進入古塔,立時被一種氣氛所包圍。很想登臨頂端,一覽全城。當地人告訴說,百牙塔曾經風雨墜,後來維修了,上去的門被封實。過去,可以登到第七層。在那裡,可以遠觀薄霧瀰漫的齊山、波光
影的太平湖;更能凝望水聲潺潺的清溪河,和屹立在河邊清溪山丘的清溪塔,那同樣是數百年的古塔。
幾條臺階通往山下,東側有一個放生池。西側是一個廣場,每天傍晚,不少市民在塔下翩翩起舞,快樂地享受生活。
百牙塔是一座文峰塔塔是有著特定的形式和風格的東方傳統建築。它最早的功能是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像、佛經等,因而叫“佛塔”、“寶塔”自明清兩代開始,即各州城府縣為改善本地風水而在特定位置修建了許多塔,以補全風水或作為該地的標誌建築,這就是文峰塔。比如,安徽著名古塔中,安慶振風塔就是為了振文風而造的。
池州作協副主席吳生耀是我的安慶同鄉,畢業於廈門大學,在池州文廣新局負責文物工作,是一位詩人,正準備出版第三本詩集,他告訴我,百牙塔建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從清光緒《貴池縣誌》可以看出,這也是一座文峰塔,為時任知府陸岡所建,目的是“取地理補短益年卑之象”、“大培池州風水之不足”塔為樓閣式磚塔。通身7級,高34。3米,平面呈六邊形。塔周原有招提寺、水德亭等建築。
不見古寺古亭,但百牙山下有百荷湖,山湖相依相偎,相生輝。站在湖畔靜靜觀看,高天沉藍,微風
波;踏影在水中,隨著波光盪漾,別有趣情。另一端的百牙橋,長虹臥波,青山掩映,風情萬種。
雙塔遙望數百年池州另一座古塔清溪塔,原名妙因塔,明萬曆29年(1601年)池州知府錢檟集資建成,七層八角樓閣式,高55。7米,塔徑12米。每層設拱門景窗,原來壁龕內置佛像。這座古塔可謂經歷坎坷,崇禎十五年夏遭雷擊,抗戰爭時,塔頂與塔西北被
軍槍、炮轟擊,造成大小
眼和裂痕多處。1961年塔頂佛缽殘體被人撬走。2002年,地方政府投入50萬元進行了全面維修,現在是省級文保單位。
地方誌記載:永泰元年(765年),唐王朝為了政治、軍事的需要,復置池州,移治於今池州城。開成、會昌年間(836—841年),池州刺史在城東南湖中築翠微堤,開始了城內的建設。明正統十年(1440年),知府何紹正費銀33000兩,修築府城。
清溪河是古池州城的護城河,積澱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詩仙李白曾經來此,發出“清溪清我心,水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的讚歎詩句。
清溪塔位於清溪河入江處,巍峨靈秀,這裡綠樹掩映,菜花幽香。清人曹殿奇登塔作《清溪塔》詩:“嶙峋高塔倚遙天,拾級憑臨俯大千。雁影下投秋浦樹,漁歌遙帶杜湖煙。青蒼嵐影橋邊合,浩渺江檻外旋。猶憶故人天際去,峭帆幾片斷雲懸”古時的下清溪有清溪渡、清溪亭、清溪館。渡口往來,亭下避雨,館內
賞煙霞,該是多麼富有詩意。雖然,這種詩意在歲月風月中消失,但古塔仍在清溪河的濤聲中默默靜立,任由塔下花開花落,飛鳥自來自去,江水
漲
落…它似得道高僧,慣看秋月
風。
百牙塔與清溪塔遙遙相望,數百年的歲月變遷中,彼此相映成趣,又像二個衛士,忠實地守護著池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