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古典與時尚交映的百年街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條古老的街巷,往往凝聚著歷史的符號,讓我們能輕觸歷史的脈搏。安慶倒扒獅子街就是這樣一條街巷,它一路走來,行走了四五百年,還煥發著青活力。

倒扒獅子街的最初印象安慶倒扒獅子街是非常有名的。它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有幾家帶著民國氣質下明清商業店鋪。

我最早去安慶,去倒扒獅子街是在十來歲的時候,隨祖父一起去的。當時汽車運輸還不很發達,去安慶是從老家附近的華陽碼頭坐輪船順水而下。印象最深的是許多人聚集在碼頭,輪船靠岸後,人們都是奔跑著上船。隨著汽笛拉起,輪船啟動,我喜歡看江兩岸的村落和山巒。最有趣的是看江中翻滾的江豬,江豬追逐輪船,乘起伏,有時候還將頭部出水面,一面快速遊進,一面將嘴一張一合,噴出水柱。當時覺長江是滿江的江豬,現在據說整個長江域才千來只,瀕臨滅絕的邊緣。

那時候,能去安慶市令人羨慕的。因為安慶曾是安徽省省會,在我老家去趟安慶稱謂去省裡。我去安慶回來,母親逢人就說我剛從省裡回來。早上出發,下午達到安慶碼頭。上岸就能看到振風塔,走一程就是繁華的人民路。朝西穿過小巷,就是倒扒獅子街。最初的印象是有許多買服裝和小吃的,人真多,熙熙攘攘的你推我擠。

“倒扒獅子”與狀元家族不久前,特意去安慶看街口的倒扒獅子。與上次來這條街巷已經相隔十幾年了,不得不嘆時間的匆匆。天空下著細雨,默默地打在牌坊裡外各兩隻倒立的獅子上,身旁是穿行的人們。

站在牌坊下望去,時尚的招牌燈影閃爍,古老的匾額見證歲月的厚重。

據皖江文化研究專家張健初介紹,在安慶城區,“倒扒獅子”是指“黃門司諫”石牌坊,又名“黃門坊”現在倒扒獅子街口的石坊“步行街”雖一左一右也有“倒扒獅子”但此坊非彼坊,是後來新修的仿製品。

“黃門司諫”現仍殘存,可惜遺存下來的只有兩石柱,以及部分鏤雕有窗稜紋和雲龍紋飾的橫枋。

“黃門司諫”為劉尚志而立。他做過山東左布政使司,初時四柱三門,坊額兩面題刻,一為“黃門司諫”一為“青瑣納言”左右石柱兩隻獅子倒扒而立,圓頭長尾、捲髮巨睛。倒扒獅子街名也因此而起。可惜的是,太平天國時期,安慶市主戰場“黃門司諫”遭到太平軍的破壞。

劉尚志是明隆慶五年(1571)辛未科進士。在安慶,家喻戶曉的是他的兒子劉若宰,崇禎元年(1628)戊辰科殿試一甲一名,是安慶城區明清兩朝543年間唯一狀元。

“天賜狀元”的傳說安慶地區,關於劉若宰的傳說傳最廣的是“天賜狀元”的傳說。這個傳說同樣滋潤了我的童年。我對安慶最早地理風貌的認識也源於這個傳說。

相傳,明代點狀元,不僅要八股文寫得好,還要求相貌出眾。劉若宰參加殿試文章一等,可他相貌奇醜,而且還是個駝背,皇上不想點他,便說:“安慶是個小地方,風水差,不能點元。”劉若宰立刻回答說:“安慶上有七里涼亭,下有五里大廟,有千人作揖,夜有萬盞明燈,風景甲天下,人傑地靈。”皇上一想,有七里長的涼亭,方圓五里的廟宇,那的確是一個大地方;有千人作揖,夜有萬盞明燈,那個地方了不得啊。其實,劉若宰玩的是文字技巧,本意是說離安慶城七里的地方有一座涼亭,五里之處有一座廟;安慶城在江邊,過往的船隻很多,水手划槳不停地彎,故“有千人作揖”;夜間滿天星斗映入江中,故“夜有萬盞明燈”皇上還不想點劉若宰。碰巧,一滴紅朱滴在劉若宰的試卷上。便問:“新狀元是“點點”為大,還是“滴滴”為大?”劉若宰心想:自古以來只有“點狀元”從來沒有說過“滴狀元”的,但說滴(帝)滴為大,皇上就找不到岔子了,便朗聲回奏:“千古以來,只有滴(帝)滴為大。”劉若宰點元了。民間說,皇上御筆上的紅朱碰巧落在劉若宰的名字上,是“天賜狀元劉若宰。”這只是傳說,反映了家鄉人們對劉若宰智慧的欽慕。其實,史料記載,劉若宰風儀出眾。安慶有狀元府、狀元府賓館,都來源於劉若宰。其家族在安慶天台裡也蓋有房子,1864年,著名佛教領袖、書法家趙樸初先祖趙畇返鄉買了下來,進行擴建,趙樸初就出生在這個房子裡,這就是今天安慶趙樸初故居。

古典與時尚映的街巷用獅子來裝飾建築、祈求吉祥,這是中國傳統的建築中一種慣用手法,但是,讓獅子倒趴著卻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種神獸叫狻猊,是龍生九子的統稱,其中兩子叫桃拔、師子。後來這兩個獸用作建築裝飾,連讀成桃拔師子,諧音就是“倒扒獅子”《懷寧縣誌》記載,倒扒獅開始成為這條街的名字始於咸豐三年,也就是1853年。過去,懷寧縣衙、安慶府衙、太平天國英王府、曾國藩督帥行轅離這裡都不遠。因而,倒扒獅子街留有曾國藩、李鴻章、石達開、陳玉成等人的足跡。

明代中期開始,倒扒獅子街開始繁華。民國初年,安慶第一本黃梅戲木刻本就誕生在這裡的黃寶文書店。1985年,安慶市將倒趴獅步行街打造成古城安慶最早的一條服裝街,因而,今天這條街上百年老字號與時尚服裝店共存,演繹著古典與時尚映的神奇魅力。

行走在倒扒獅步行街,恍如置身於一條時空隧道,行走在明清的歲月時空,輕叩石板的足音,彷彿明人的歌謠,受古人的喜怒與哀樂。而時尚女郎的穿行,又昭示你行走在美麗的現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