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蘊藉涵融弘達悠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越來越堅信一個認識:書法大家不僅僅是在省城、京城,許多縣城甚至鄉間,藏龍臥虎。那裡有些人幾十年如一在書藝世界裡,作品造詣深厚,只不過因為地理侷限,還不甚為大眾所知曉。

周國亮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書法家。他在古邑桐城潛心書藝、篆刻三十餘年,沐浴著桐城先賢道德文章的遺澤,以寧靜之心堅守自己的神家園。圈內悉他的人都十分推崇,譽他將是桐城的另一個文化符號。

拜訪周國亮的一天,秋高氣。剛進入縣城,就看到市民抱著書畫而行的情形,同行的秦金先生不由得嘆桐城文脈綿長。

周國亮偌大的工作室與六尺巷為鄰,與老宰相府隔牆而望。父子宰相及一位位桐城派文化巨擘們的道德文章,給他無限的藝術才情。他在這樣的氛圍裡追慕先賢,潛心藝術。

他與老宰相府是有緣的。父親本是淮北人,抗美援朝負傷回國後在桐城工作。周國亮就出生在老宰相府,幼時的他不一定清楚宰相的含義,但這裡的氣息染、薰陶著他。初中時,二哥從淮北帶來刻刀,他便刻起來,逮到什麼刻什麼。後來拜當地名家盛平安為師。老師拿出明末古印譜,讓他雙勾摹下,這培養了他細緻的觀察力,準確的表達能力。不過,他也慶幸自己沒受明印花哨形式所影響,而是上溯秦漢,追求質樸率真、雄肆峻暢的藝術風貌。這也可能是其先天的氣質、秉以及與時代的背景都有關聯。

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周國亮也幾乎在學習篆刻的同時研習書法,初中時開始臨摹柳公權、王羲之帖子。高中時班主任伯舟老師書法、古文功底深厚,這給了他潛移默化的影響。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周國亮拜著名書法家馬東昇為師。馬先生自幼喜習書法篆刻,制印以秦印璽為宗,篆書從殷商金文中探本求源,隸書以漢碑為本,兼取明清近代諸家之長。這與周國亮的內心追求甚是吻合。在馬先生的督促指導下,進行技法強化訓練,每天要寫完一兩刀邊紙。在一個相對純淨的年代裡,他以對藝術的無比虔誠之心完成了系統的訓練。這時的他風華正茂,也以一種雄健心態參加系列國展,1991年起,作品入展西泠印社第二屆全國篆刻評展、全國第一屆正書大展、全國書法第二屆行草大展等等。幾年時間裡,在書法、篆刻上他斬獲國展(獎)9次。

天道酬勤,正是下了一番苦功夫,周國亮技藝進,進而是技進乎道。他倡言“分別之功與專門之力”以為想要建立書法藝術的大廈,必然要有全面的修養與深厚的基礎,所以舉凡與書法篆刻相關的各類藝術以及文房四寶等,周國亮都盡可能花很多心思,做專門的研究。古人有所謂的“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說,周國亮認真踐行了。而對於書法本身,篆、隸、行、楷、草各種書體皆,取法高古,不染時風。每種書體他都有追求一個方向,但都深深地融投了自己的個、品質、道德、學養,以端正質樸為尚。楷書中唐面碑底兼及二王,古雅率真。草書恣肆凝重,浸透古賢遺風。隸篆深得金石文字之妙。篆刻也是如此,其作品以秦漢印風為主,而能兼及明清各種派,為後來《印譜》的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同時,也為今後個人風格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營養與技術手段。

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一個文化人生活在桐城是幸事,他能保持一顆永久平和之心。周國亮就是這樣的,在家鄉先賢清真雅正的道德文章觀照下,他始終以一個小學生的心態審視自己,如飢似渴地解決一個又一個學術問題,攀登一座又座學術高峰。在無比崇仰的心境下,他以篆刻的形式繼承和弘揚先賢們的文化髓,出版了《桐城派四祖詞林印譜》等書籍。近幾年來周國亮又把自己學習過程中掌握的知識做系統的總結,編寫出《中國書法典二十品——隸書卷》(合著)、《顏真卿楷書解析三十例》、《高二書法欣賞(上、下冊)》(合著)、《書印傳燈——馬東昇先生書印遊學記》、《一脈相通是弘逸》、《臨鄧敷言——臨析鄧石如隸書“敖陶生詩評十屏”》等著作、文章。

桐城也是一個自明代以來就官宦輩出的地方,至清初乃至有“(桐城)文章甲天下,冠蓋滿京華”之說。中國社會數千年以來,帝王將相對於玉都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崇尚心裡,越到後來這種心裡越登峰造極了。隨著社會層次的提升,導致桐城的官宦人家以及文化人對於玉器的大量需求,所以在當時縣城的南部(即現在的白馬汪莊)就有了一些專門治玉的作坊。桐城現在玉器大市場的形成與發展,都於此有歷史的脈絡淵源。而現在大量玉器尤其玉印的出現,也為周國亮刻制玉印提供了一個契機與必要的條件。周國亮在篆刻的學習與創作過程中,本身就對漢人玉印達到的藝術高度讚歎不已、心追手摹,現在有了大量可以使用的實物,遂能將此作為一個專攻的方向,作專題研究與創作,並在近十年之內達到了一個高度。曾為海上書印大家、上博研究員孫祖先生稱為“刀筆皆好,殊為難得”!

心境閒適,忘懷得失。如今的周國亮很少關注身外喧囂,每天徜徉於書山墨海之中,以學養藝,追求真真趣。我曾與他創作心得,他覺自己處於“蘊藉涵融,漸入佳境”的狀態。其實,他甘受書齋寂寞,以皓首窮經的勤奮上下求索,筆墨緻幽微而又淋漓酣暢,已經進入弘達悠遠的藝術高度。他所處的環境、他的格稟賦、他的學識涵養已經具備大家氣象。他值得我們深深期待。

(作者簡介:周玉冰,青年作家、學者。出版作品十餘部,長篇小說《面朝大海暖花開——海子的詩情人生》曾引發一股海子熱。2008年5月,寫出第一部關於汶川大地震的小說《五月的名字叫堅強》,受到溫家寶總理親筆批示。長篇小說《嚴鳳英一家人》被譽為具有黃梅戲史志價值的作品。市場星報“星品藏”主編,書畫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