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丫環與僕人求收藏推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南渡口處,房東開的價格是2000兩;北塔寺下的房子,房東開價2400兩;東街的房子,房東開價1600兩。”
“為什麼東街的房子顯得要貴一些呢?”陳華問道。
“聽張小七說,東街那房子有三間臨街鋪面。”陳小二解釋道。
東街,豈不是賣糧油雜貨的那條街嗎?如果有三間鋪面的話,說不定就是某家賣糧油的想轉讓呢。
“這樣啊,這三處房產覺上到是不錯,只是我手中的銀兩暫時不夠,有沒有更小的房子出售呢。”陳華看了看陳小二,有些遺憾地說道。
“少爺,如果是小一點的房子就好找了,要不,我把張小七叫過來,少爺你與他細說?”
“好吧。你去叫吧。”陳華也不客氣。這世界與前世一樣,人與人都從事著不同的工作,拿著不同的薪水,有些人天生就是一個跑腿的,你不讓他跑,豈不是剝奪了他的飯碗?
在張小七和陳小二的陪同下,陳華看了四處房子,最終還是在南渡渡口附近的一條小巷裡找到了一家比較中意的,前後兩進院子,12間房,中間的空院子約有半畝大小,兩側以圍牆和鄰居相隔,價格是500兩銀子,這是陳華目前能夠承受的。惟一的麻煩是,這條叫南薰巷的房子到了夏天容易遭到凱江洪水的浸蝕,雖然不一定年年都會遇到,但平均十年至少遇到一次。
但南薰巷這個地點,卻是陳華很滿意的。南薰巷,緊鄰南渡口。而南渡口,則是馬家河上的一個大渡口,在前世的記憶裡,這南渡口碼頭可停放500噸的貨輪,有直達重慶、萬州的大型客船。
馬家河,其實在縣城上游五公里處接納了另一條支,到了縣城這兒的時候,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凱江。也不知凱江縣是因為河而得名,還是河因城而得名。這事兒,不說現在的陳華不清楚,就是前世的陳華同樣沒
清楚。
接下來,陳華通過陳小二和張小七,,又請匠人將房子和院子簡單地整修了一番,購買了一些傢俱,再到草市街買了兩個丫環和僕人,直到陳華進入縣城的第四天,修葺一新的“陳府”終於冒出了炊煙。
本來,陳華是想請人的,陳小二在大概知曉了陳華的打算之後,建立買丫環和奴僕更為合算。陳小二的意思是,請一個人,吃住包乾,一年得付至少二三兩銀子,還不那麼貼心;而買一個丫環,模樣俊俏的不過20兩銀子,至於奴僕,年輕力壯的也才30兩銀子,關鍵提,丫環和奴僕用著貼心,是官府認可的主僕關係。
對於丫環和奴僕這種人身關係,有過前世經歷的陳華有一種本能的排斥,但是,當陳小二和張小七陪同陳華到草市街後,陳華就改變了想法。如果陳華的錢足夠的話,他還會多買一些人的。陳華覺得,他買一個人實際上是救一個人。因為這些等待賣掉自己的人,基本上是父母去世後生活無所依靠的孩子,他們並不一定是自願為奴,但是,他們只得將自己賣掉,要麼是償還父母欠下的債務,要麼是被人販子拐賣。此時,他(她)們惟一的希望就是碰上一戶好人家,能夠吃一碗飽飯。
像陳小二和張小七這類的人,則屬於有父有母而家裡又比較貧窮,土裡出產的糧食不足以養活全家人,他們在稍有勞動力時便被父母送到了城裡,找一個店家,或學徒或童工,全靠伶俐和勤奮慢慢成人,他們,與前世打工一族的命運非常相似。
陳華先挑選了兩個小童作僕人,自然是那種有官府證明的家世清白之人,兩個小童與小乞丐二狗一般大,只是狀態比二狗林沖差遠了。成為奴僕,他們原來的姓氏自然作廢,在衙門辦個手續後,雙眼皮的小子陳華給他取名陳雙,面容稍黑的傢伙陳華給他取名陳逵。至於稱呼,陳華不好意思當老爺,便讓他們叫自己“少爺”至於兩個丫環,陳華本來是不想買的。前世,陳華獨立生活能力就很強,並不需要人照顧。但是,當看到兩個丫環中的一個很像前世陳華某位偶像明星的童年時,陳華的某神經被深深地撥動了。
只買一個自然不方便,所以陳華又只得再選了一個。當然,陳華肯定是選最好的了。像明星的那位取名為陳丹,另一位則叫陳桂,兩姐妹合起來叫“丹桂”當四人洗漱乾淨,並換上一身布新衣之後,陳華把四人叫到了自己面前“都說說你們的過去吧,譬如你們的父母,你們的家鄉什麼的,陳雙先說。”陳雙向前一跪“少爺,我…”
“坐起來,我們陳家的規矩是不犯錯誤不興下跪。記住,你們以後遇到任何人時都不要輕易下跪!”在新主子面前,四人顯得非常緊張,說話也是結結巴巴的,直到最後陳華除了官府牒文上的那些說法外,其他的什麼也沒個明白,只得輕嘆一聲了事。
但是,陳華從四人的眼中也讀出了他們的與敬畏。許多年後,陳丹在接受華夏共和國記者採訪時說道:“那時,我們還小,什麼也不懂,只記得是光緒三十四年深秋,我們遇到了少爺,命運便開始有了改變。對於少爺,我們除了萬分
外,還有深深的敬愛…”第四
下午和晚上,崔氏糧店忙了整整三個時辰,動用了六輛大車,數十個人才將總計12萬斤糧食送到了南薰巷的“陳府”碼放在後院的六間房子裡。陳華給四個小傢伙制定的第一條家規:絕對不準進入後院的六間房子!在找匠人整修之時,陳華就把窗什麼的做成了暗窗,無法從外面看到房內的情形。
餘下的事情自然簡單了,陳華僅僅是動動意念,12萬斤糧食便被阿嘎邛收進了西部兵工廠內。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小的曲。那崔掌櫃雖說按陳華的要求,將庫房門鎖得牢牢實實的,但他還是忍不住打開門看了看,可這一看,就看暈了過去。原來堆放得整整齊齊的玉米,竟然出現了一個大大的缺口,數十麻袋的玉米憑空不見了,天啊,這玉米要叫自己賠的話,自己豈不是要幫東家白乾幾年?醒來後的崔掌櫃想了很久,才想到一招:看那少年的模樣也不甚
明,如果那少年提起這事,就當某人急用將玉米拉走了,再緊急補給他就是,大不了自己白乾三年或者被東家罵一頓;萬一那少年沒有提起這事呢?後來的事情發展果如崔掌櫃所料,他沒說糧庫裡少糧的事,那少年竟然也沒說,整個過程透著一種詭異。
可是,那數千斤玉米到哪兒去了呢?
ps:連續幾章平淡的章節,讓華時代的成績很不好。不過,這是最後一章過渡章節了,下一章,就將進入大家喜歡看的彩情節了。哎,書難寫啊。請大大們票票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