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三十五章驯服军心民心女人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时为青武三年十月末,冬天初期要比过去的年份冷得出奇,就在各路元军挟所得的人畜退回幽州、并州、冀州不几,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雪猛烈地袭击了北方大地,连下了三天三夜,把正在战的军队分隔开来。

仿佛老天爷都不忍心看着那紫黑的地面、被烧得漆黑一团的土地、那些凄凉地倒卧在地上的北方民族人,所以它降了大雪,把什么都掩盖起来了。

一片白茫茫真干净,白雪纷纷飘下,落在树上,恰如千树万树梨花开,江南来的士兵欣赏着比江南雪景还要好看的上雪景,围着瓦锅打边炉。

当疲倦的他们从外回来时,惊喜地发现粉刷一新,建得如同宾馆园林式的基地在等着他们进驻。热腾腾的洗澡水、可口的饭菜、温暖的屋子!

基地由水泥钢筋结构的小楼或者木板制的可拆卸的简易楼房组成,每层水泥小楼有两层,可住一百人。

住在水泥钢盘房间的士兵的条件较好,住房都是一个人住一间,有独立卫生间。住在简易楼房的士兵,住得差,却能得到一笔差价补助。

水泥房间里,配套设施齐全,有、书桌、鞋柜,衣柜、洗澡间里的遮光布,洗漱间里的巾架。简易房间的则没有卫生间的物品,其它的一样。

无论住在哪一类的房屋,实行的是宾馆式管理,晚上供应热水,集中供暖气,住房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添制什么,只要和后勤说一声,由他们搞定,士兵的脏衣服,绣有军号,往大袋里一放,自有洗衣工收走,送装备了江南通用公司制作的洗衣机(人力、畜力或风力旋转搅拌)的洗衣房洗干净,晒干,上淡淡的茉莉花幽香,再送回来。

(钢铁军队用香料?遭人嘲笑,但军队要求用,因为淡香对于稳定军佬的神经太有好处了!)铁打的营盘铸造出了钢铁士兵,大元军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帐篷阶段,属于原始阶段,条件艰苦,遇到下雪和下雨,特别是打台风,十分难过;第二阶段是砖瓦结构的平房军营,分得散,后勤配套措施差;第三阶段是经过仔细规划,确定每一州可能的驻军人数,然后按人头数建立水泥楼房,至于因临时原因多出来的军队,则住于木板简易楼房,开拨后由后勤部负责拆卸、运走。

以幽州军营为例,未来几年都有战事,因此水泥楼房的军营起得多,每间军营,都大搞绿化,种花种草,还修起了园林小筑,凉亭、假山、小桥,层叠错落,有条件的还引进了活水,修得哪里象个兵营?简直象个宾馆!

种花种草、维修洗衣,全面外包给私营专业公司打理,偶然有犯了错误的士兵被罚来参与服务。正常的部队不用参与琐事,他们只管平时专心训练,战时上战场为皇帝卖命。

当然,一线的部队和平时军队训练,还是用回帐篷的,但只要打仗的部队移动不频繁,那么立即搭建木板简易楼房,把勤务、训练、学习、生活、娱乐集成一体。

基地的营房中,尽量给士兵们方便,有运动用的球场、拳击台、击剑室、娱乐室(看报下棋)、士多(小商店),甚至隶属部队的酒吧也进购了一批鲜卑、匈奴女人,充实到各个酒吧里…

部队的营房建设是一种成文的规划,任何部队都要这样办理,不会是一个长官一种建设方案。

部队的职能趋细化,部队长官负责打仗和训练,政委负责思想建设,建立专门的情报系统、后勤由专职军官负责,引进私营公司负责营盘的管理。

专业化,每个人都是军队大机器里的一个零件,专职专用,更好地发挥出效率,也制约了以往集大权于一身的主官的野心。大元的嫡系部队,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叛,皇帝指到哪,就打到哪!

条件这么好,主要是与时俱进,江南的生活益富裕,当兵的无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普遍生活条件都是很好,所以部队不能亏待他们。

有二个社会功能,一是让将士们的家庭放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家庭不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当他们看到部队的生活条件这么好,起码能放心不少,对安定社会民心有极大的好处。

二是靠近城市的部队营房,要求有“开放”开放营房给社会各界参观,修得漂亮的营房,无疑能引更多的年青人心甘情愿地投入兵营。

总之,皇帝对于他的军队,是关怀备至,对于不能给军队这么舒适条件,军队要艰苦才能出好兵这类说法是这种0蚩之以鼻皇帝做到至仁至义,占据道德的高点,与他对待他的子民一样,先施人以仁义,再要求他人做什么,结果是无往而不胜。

条件好,部队的训练一点没拉下来,每间士兵居室外都有绳索,连到里面头上的铃铛,进入紧急状态,一拉绳索,睡得再香的士兵也会赶忙起,着装整齐地到演武场集中。

如果迟到了,长官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长官看着怀表:“你小子迟到了,,跑五千米或者做二百个掌上去,做不到,加倍罚!”力让士兵们都不敢掉以轻心,很难贪恋温暖的被窝,时刻准备着从上蹦起来。

更不用说部队的长途拉练,一线作战部队每年二个月的饥馁月苦训,断不会让大元军队变成了少爷兵和豆腐兵。

以兵为本,同样以民为本。

捉回来的鲜卑人和匈奴人是俘虏,元朝却不待他们,他们住的屋子也是军营似的简易木板架构的房子,照样有暖气,供应热水!虽然不可能象兵营做成宾馆式,但也尽量点缀,良好的环境让人生不起造反之心,不少穷苦的外族人吃惊地发现,汉人们给予他们的居住环境,远比外族原本住得要好。

开始割裂外族与传统之心,每人发二套新衣服,汉装,他们的原来衣服扔垃圾桶去。

为了安稳人心,每个成年人,无论男女,居然还发了半吊铜钱给他们当零用钱。(投降来的东部鲜卑和张辽允降的白鹿部落则每人发五贯铜钱做安家费)集中了军医和城乡医生,忙个不停,为外族体检,有病治病,搞好卫生,避免疫病。

有二类外族,一类是投降的鲜卑人,这类人按半子民的待遇,元朝的军民被教育着不能歧视他们,还有临时的法律条文制约,若侮辱外族,必受惩罚。

有容乃大,中华民族的博大怀,成功的实施了民族融合,那些鲜卑人纷纷扔掉了自己的传统,起汉名,以着汉装,说汉话为荣,由于战争让女多男少,鲜卑族的寡妇、少女,纷纷嫁入了汉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