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60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是啊。”薛姨妈又叹了一口气,旋即看向自家女儿,低了声音,忍不住道:“乖囡,方才我听老太太的意思,是将爵位转袭给宝玉,也不知什么说法。”如果宝玉能接了爵位,也就是三等将军,那这国公府的家业,说不得……

这就是当面不好说什么,回去之后,各有各的小算盘。

宝钗水润杏眸闪了闪,轻声道:“先前东府的珩大哥不是说过,还有姨父也说过,都不大妥当。”以少女之聪慧,自然知道自家母亲在打着什么主意,分明是对金玉良缘一事,心思再次活泛起来。

“话虽这么说,但也保不齐。”薛姨妈低声说了一句,也不好深入。

正在这时,厅外廊檐下隔着帘子传来薛蟠的声音,“妈和妹子在屋里吗?”说话间,薛蟠挑帘进入厅内,一双铜铃大的眼睛骨碌碌转着,瞧着自家母亲和妹妹,最后落在薛姨妈脸上,问道:“妈,我怎么听说大老爷还有琏二哥哥出事了?”薛姨妈皱了皱眉,道:“你不在屋里好生将养着身子,又是听了哪一路耳报神的?”

“妈,你可别瞒我,动静那般大,我想不知道都难。”薛蟠就近而坐在绣墩上,大脸盘子一副嬉笑之态,嘿然道:“我原本就寻思,琏二哥哥要出事,果然应在这一遭儿上。”见着自家儿子嬉皮笑脸的模样,薛姨妈恼道:“你又在这儿充什么马后炮。”薛蟠道:“先前我请琏二哥哥吃了几次酒,他酒后说着一些生意的事儿,我听着都害怕。”薛姨妈面微变,急声道:“你没掺和进去吧?”

“我哪敢做那些祸事。”薛蟠连忙说着,眼眸转了转,又问道:“现在大老爷和二哥哥进去,珩表兄有没有说什么?”薛姨妈摇头道:“你表兄的意思是,不打算管着,说是办的案子,什么人也不上话。”薛蟠低声道:“我听说,这么一折腾,似乎要将爵位折腾丢了。”

“可不是,现在老太太正想法子保下爵位来,愁的跟什么似的。”薛姨妈叹了一口气,转而说道:“先不说这个了,后天你就要走,我寻思着明天宴请着珩哥儿过来,你们兄弟好好聊聊才是。”薛蟠脸盘子瞬间跨了下来。

薛姨妈说着,看向宝钗,问道:“乖囡,前几天珩哥儿都怎么说?你请了几次去,怎么也没个准信似的。”只是平常的询问以及抱怨,倒没有起什么疑心。

宝钗却心头一跳,柳叶细眉蹙了蹙,轻叹了一口气,说道:“珩大哥最近这段子都忙的不行,我去了东府,拢共没见着几次人,就在嫂子那边儿坐会儿,妈,不如等天擦黑,吃晚饭时,我再去问问,我寻思着明天怎么的也能过来。”

“那也好,我瞧着也忙的不行,今个儿领着一群人,似是刚从衙门里回来。”薛姨妈点了点头,却是想起先前庭院中见到的一幕。

宝钗见此,暗暗松了一口气。

然而,不想这时却见自家母亲拉着自己的手,言又止,目光复杂。

“妈,怎么了?”宝钗心下微慌,连忙问道。

薛姨妈迟疑道:“乖囡,因着你哥哥的事儿找他,他……他没见着厌烦吧?”宝钗轻轻摇了摇头,柔声道:“珩大哥,虽子看着清冷了一些,待人倒是很和气的。”厌烦倒没见着厌烦,反而……这时,少女金锁微烫,不敢多想。

薛姨妈却想起先前在荣禧堂中那少年的坚决态度,低声说道:“年纪这般小,却是个铁石心肠的,可若不是这般有主见,在外面也做不这般大的事,妈呢,也是担心你受了委屈,那他没甩脸子就好。”宝钗轻声道:“妈,先前咱们不是说过,当初兄长的事儿,人家也是给个情面的,不然,如今让旁人爆出来,只怕像今一样,不能轻易了结了。”薛蟠笑道:“妈,我寻思着也是这个意思,你想想,珩表兄听说去里向皇帝老子说的事,那皇帝老子正用着他,能不给着薄面?还有,他当初领着我去的大理寺,人家能下狠手,你再瞧瞧,这大老爷和琏二哥哥,倒是理都不理,这差距……”此刻的薛蟠基本就是对女神发了“我去洗澡了哦”的信息,对最后的“哦”字,做起了阅读理解。

一个“哦”字充分体现了她的俏皮、亲切……

薛姨妈面疑惑,说道:“可若说待咱们家……也说不过去,论起亲疏,咱们反而远着一层啊。”

“妈,你怕是忘了吧,珩哥儿当初还没到东府时,可没少受着欺负,这我都打听清楚了,怪不得人家现在不帮着,不踩着一脚都是厚道了。”薛蟠摇着大脑袋,似是代入了自己。

分明是提及贾珩未曾入主东府之前,曾与贾赦有过一段龃龉。

薛姨妈恍然道:“前是还有着争执,这么一说,珩哥儿是个心里有数的。”真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虽然可敬,但难以亲近,眼下既是恩怨分明,那就好办了。

宝钗听着自家母亲和兄长议论那人,抿了抿粉,并不言语,现在倒不是和盘托出的时机。

薛蟠轻笑道:“妈,那就等明天寻珩哥儿好好说道说道,我也回去歇着了。”

“去罢。”薛姨妈点了点头,说道。

***********************************

第四百五十六章★情难自(宝钗加料)贾赦、贾琏一案不仅在荣宁二府,也随着朝官从含元殿下朝,向着神京城中广泛传播,更多是一种吃瓜看戏、幸灾乐祸的态度。

能借此看一下大汉顶级勋贵的笑话,这样的机会还是很少的。

贾珩在家中休憩片刻,就在锦衣府卫士扈从下,前往五城兵马司坐衙问事。

五城兵马司,五间正屋充作常办公的司务厅中,蜡烛、油灯于四下点着,映照着明亮煌煌。

魏王坐在东边儿一张拱形条案后,伏案翻阅着条格纵横的簿册。

这位天潢贵胄,已悉五城兵马司的工作氛围,每考成、核计,忙得不亦乐乎。

功曹一职,不同于主簿掌管机谊文字,平时工作为文书签发,甚至替主官管勾衙事。

功曹主管人事考核,对下属四城指挥以下兵丁常功过进行考评记录,接触人事,经年累月,就可培植亲信,安羽。

所以当初贾珩给予魏王功曹一职时,宋皇后才会觉得贾珩并没有晾着自家儿子。

而魏王到任之后,明明有独立的办公房,却执意在司务厅中理事,分明是让更多的僚属看到自己。

“大人。”中城副指挥董迁听着下属禀告,出了官厅一旁的抱厦厅,至廊檐相着贾珩进入司务厅。

随后,主簿范仪等一干令史、掌固、书令史等五城兵马司书办文吏,也从书案后相继站起,齐声向着贾珩见礼。

魏王陈然绕过书案,近前,笑道:“子钰,你过来了。”贾珩冲魏王点了点头,然后对着站起来相的一众属吏说的道:“诸位,都各自忙着罢。”众人纷纷落座。

贾珩而后,来到后衙书房,作为五城兵马司的堂官,自然有着自己单独的办公室。

但魏王不请自来,一路跟着。

二人刚刚落座,一个书办奉送上香茗,徐徐退去,魏王问道:“子钰,听说贵府西府出了事。”贾珩点了点头,问道:“王爷也知道了。”

“今午饭时,众人都议论着朝会上的事,说是子钰家受了弹劾。”魏王唏嘘说着,而后又道:“听说还有人试图牵涉子钰身上,简直岂有此理。”这位藩王,显然想通过这样给予“共情”,能够拉拢贾珩,虽还有些痕迹重,但起码做出了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

贾珩看了一眼魏王,拿起书桌上的公文,笑了笑,说道:“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圣上何等圣明,岂容他们胡攀诬?”魏王点了点头,道:“也是,父皇他明察秋毫,断不会信这等佞之语。”说完这些,见对面少年再无什么怨愤言语,下此事,转而又道:“子钰,父皇有意整顿吏治,如今京察如火如荼,不想前竟有御史攻讦、恐吓主察御史,实是骇人听闻。”只有时常在一起谈论政务,求得政见一致,才有志同道合、共论大事的基础。

魏王虽然刚刚开府,不长世情际,但没吃过猪,总见过猪跑,尤其是贾珩三国话本行销于世,对其中风云际会、相谈甚的戏码,也是心向往之。

贾珩沉片刻,放下公文,说道:“治其国,先治其吏,圣上整顿吏治,拣选廉直之官用事,以改朝堂气象,正得其意。”魏王眼前一亮,点了点头,道:“子钰所言一针见血,治国之要,首在治吏,如得官吏奉公守法,何愁天下不治?”果然,这贾子钰是文武之才,这是他的卧龙凤雏,只是苦于不知其求,始终不得其意。

贾珩点了点头,道:“我为国家武勋,唯今之事,只能尽好本分之事,旁的由圣上与几位阁臣筹谋经画,也不好多言。”自宋代以降,为了防止权臣作,文官政治的繁荣,基本取代了出将入相,此举无疑有效避免了篡位夺权,大权旁落。

因此渐渐看不到,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国、总百揆之类的权臣字眼。

魏王闻言,心头微动,说道:“如今胡虏在北,子钰执掌京营,假以时,也当大有作为。”贾珩沉声道:“京营战力尚需磨砺,总有用事之机,军国大事,关乎存亡绝续,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他总觉得这魏王对京营的关注,尤在诸事之上,怎么,难道还想子父兵?

魏王点头道:“正是此理,我最近也在看兵书,圣人不妄动刀兵,但也不惧言刀兵,司马法有云: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如今朝堂,或有人言,不可与胡虏争锋,实为惧战、怯战,不足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