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聖人之道本卷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劉桑踏前一步,牽起夏縈塵的手,夏縈塵也未拒絕,就這般任他接着。
兩人一同看着天上的點點星光,戰事還未停歇,此刻的夜,卻是分外的祥和,就彷彿一切的紛爭,都已遠離了塵世。
夏縈塵道:“夫君,何為聖人?”劉桑錯愕道:“娘子為什麼問這個?”夏縈塵道:“只是想起當年,創出女魃惔焚法、應龍霸江法、夸父劈法的傳古大師曾經斷言,大宗師之上,還有‘聖人之境’,而金烏谷、蟾宮、星門亦如此執着於造‘聖’,所以想知道,到底什麼是‘聖人’?”劉桑道:“若説‘聖人’,儒家的定義是‘人倫之至’,也就是最為完美,毫無缺點的完人,在儒家眼中,孔子就是聖人,聖人説的每一句話都絕無差錯,也就是‘微言大義’…”。
夏縈塵道:“我知道夫君對儒家並沒有多少好,想來是不認同儒家此解的?”
“咳,”劉桑道“我只是對時不時揮舞大義與禮教大指責別人的人,沒有多大好
,而儒家一向有這種習慣,但這並不表示儒家的思想就一定是錯的,儒家的‘有教而無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統一的道德教化約束世人,確實有助於減少紛爭,維持最基本的秩序。”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夏縈塵道“我怎記得,有人將這兩句斷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劉桑哂道:“古來聖賢皆寂寞,孔老夫子要是從地底爬起,知道他的話被後人任意曲解,只怕要被再氣死一遍。就像現在的儒家總説孔老夫人推崇‘以德報怨’。可是拜託,他説的明明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好不好?別人跟我有仇。我用恩德來回報,那別人對我有恩時,我該用什麼來報答?在這個問題上,孔老夫子和墨家倒是差不多意思…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夏縈塵道:“所以夫君對孔老夫子是推崇的…可我怎麼覺並非這般?”劉桑汗了一下:“孔老夫子的某些理念,我是認同的,不過別人越説他是德賢兼備、毫無缺點的聖賢。我對他就越是反
,娘子就當我中二…當我心理陰暗好了。”聽他這般一説,夏縈塵也覺好笑。
夏縈塵又問:“那道家,對‘聖人’又是如何看的?”劉桑道:“説起道家,老子和莊子對‘聖人’都有各自的看法,老子《道德經》有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什麼是芻狗?就是草紙做的狗,用在祭祀上,用完就扔掉的東西。這倒不是説聖人真的不仁,而是言聖人之無情。有情便有私心,有私心便難以做到公平,而聖人必須大公無私,不過老子真正推崇的是‘無為而治’、‘老死不相往來’,所謂‘我無為,人自化;我好靜,人自正;我無事,人自富;我無慾,人自樸’,覺上不過是借‘聖人’之口,宣揚他自己的理念,他口中的‘聖人’,
本就不是人,只要是人就不可能做得到,也正是因此,道家一般不會將他們的祖師爺老子説成聖人,因為老子的本意其實是‘絕聖而棄智’,這一點,在莊子的《胠篋》中説得尤其明顯:‘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夏縈塵道:“這話怎講?”劉桑道:“聖人為天下制定法度,因其無情,故至公而無私,所以聖人之法,也是至公無私的。但是聖人無情,百姓在這‘至公之法’的治下,到底過得是好是壞,聖人難道又真的在乎?這就像天地養育萬物,但萬物之間,弱
強食,天地難道又在乎?聖人制定出大公無私的法度,然後便如對待芻狗一般,棄之而不顧,聖人定下的鬥斛、權衡、符璽、仁義,皆為大盜所竊,何為‘大盜’?竊勾者誅,竊國者侯,所謂大盜,就是竊天下之利器、聖人之智者。大盜奪取了聖人定下的法度,進而利用它為非作歹,禍害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卻因聖人定下之法度,而無法制裁大盜,聖人之法,本該用來抑制大盜,然而大盜平安無事,賢能如龍逢、比干、萇弘、屈原,反因聖人之法而不得好死,那聖人所做之事,到底是好是壞?”夏縈塵道:“但這並非聖人的錯…”
“是對是錯,聖人又何曾在乎?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劉桑道“當然,若能夠代代出聖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聖人何其少,大盜何其多,於是聖人之法度,總為大盜竊取,大盜偽裝成聖人,假借聖人之‘仁義’,而行禍害天下之實事,所以‘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便是這個道理。”又笑道:“不過本質上,莊子與老子一般,都不過是借喻罷了,老子假借‘聖人’,説的是他個人的理念,莊子卻是暗批儒家的‘聖人’和‘三綱五常’之類的周禮,其實他們口中那種‘大公無私’的聖人,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反而是莊子所説的‘大盜’,從來沒有消停過。”
“説的也是!”夏縈塵輕嘆一聲,卻又道“‘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此句最早出自何處?”劉桑道:“自然是《道德經》。”夏縈塵道:“難道沒有更早的記載?”劉桑道:“應當是沒有吧?”夏縈塵道:“但我卻在裏禹裏見到這句,你可還記得雲笈七夜的最後一夜,塗山崩裂,飛出第十隻禹鼎?當
我曾落在這禹鼎之中,幻境叢生,在內頭見到這一段話,全句是:奪其巢
,焚其親愛。千里揮戈,教民殘暴,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而當
塗山六妖神中的九尾狐將甜甜的身體還回前,亦曾説過‘大禹啊大禹,你與你厭棄的那些視百姓為芻狗的帝王與聖人,究竟有何不同?’這樣的話。”劉桑怔了一怔。如果説娘子所看到的,只是她臆想中的幻象,那九尾狐卻是大荒時期的九妖神。連它都冒出這一句出來…莫非那個時候,就有“聖人”之説?
劉桑問:“她還説過什麼?”夏縈塵道:“她還説‘人的慾望是無窮盡的,為了些許利益,便可互相殺戮。聖人以禮樂教化束縛人心,為萬民所敬仰,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聖人的慾望。也是無窮無盡的。常人為了慾望,揮刃三尺,血五步,帝王為了慾望,雄兵百萬。掩殺千里,聖人為了慾望,造神滅神,化身成魔,神明為了慾望,創世滅世,視蒼生如螻蟻。’”劉桑一怔:“造神滅神,化身成魔?”沉
道:“九尾狐乃是大荒時期的人…的妖,她既然這般講,那自然是大荒之前,便有‘聖人’之説。而按照先秦時諸家之習慣,被認作聖人的,不外乎女媧、伏羲、神農、黃帝、顓頊、帝嚳這些,有時也會加上堯、舜、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夏縈塵道:“都是主宰天下之帝王。”劉桑哂道:“不是帝王,有資格做聖人麼?”又道:“不過,九尾狐本是大禹座下塗山六妖神之一,在她之前的,大約就是女媧、伏羲、神農、黃帝、顓頊、帝嚳、堯和舜。話又説回來,
秋前本有‘三聖’之説,這‘三聖’乃是女媧、伏羲、神農,後來儒家弟子將女媧拿下,放上黃帝。”夏縈塵道:“所以,最早的聖人,其實便是女媧和伏羲?”劉桑沉
道:“人的心無窮無盡,聖人的慾望,亦是無窮無盡…九尾狐這話有些奇怪,天下都是聖人的,聖人還有何慾望,以至於要‘造神滅神,化身成魔’?”兩人對望一眼…
***同一時間。
有翼城北面二十里之外營寨裏,兵將巡邏,時有馬鳴之聲。
遠處的山頭,炫雨梅花、銀月玄玄,領着一眾玄羽兵團藏在那裏,小嬰也陪在她們身邊。
星光點點,月黯淡。
小嬰高高舉起手中的天櫻劍,劍上聚集着驚人的黑渦
。
忽的,她將劍一揮,黑的渦
,如
星一般劃破夜
,衝往營寨,擊中那成堆的糧草,糧倉立時起火,火焰熊熊燃燒,冒出來的卻是森森的寒氣。
炫雨梅花、銀月玄玄俱有些驚訝,如此驚人的劍氣,若是轟在她們身上,她們亦是必死無疑。
隨着小嬰一劍的揮出,她身後,一百多名玄羽女兵亦紛紛出手中箭矢,咒言摧動着箭矢,輪番飛出營寨,又盡皆爆開,這些箭原本就帶着咒符,又組合在一起,形成更加強大的咒陣,一時之間,烈火滾滾,將所有糧草,一**的
沒,那些兵將奔來跑去,卻
本無法搶救。
另一邊的山嶺間,一個雙目皆翳的女孩席地而坐。
寒冬已過,新生的草地極是柔軟。
聽着遠處噼剝的大火,和那些兵將絕望的呼喊,女孩的嘴角,浮出愉快的笑容。
糧草被襲,金踐除了退兵,已是沒有別的路可走,然後,爹爹就可以順順利利地整合南原。
敢跟爹爹作對的,全部都去死好了…
****火,全是火!
熊熊的大火,無邊無際的大火。
毀盡一切的萬劫之火。
青影秋鬱香從睡夢中驚醒過來,竟是一身冷汗。
彷彿記起了什麼,卻又總是忘卻。
我到底是誰?我到底是為何而來?
總覺,有着什麼非常非常重要的事,總
覺,有着自己非做不可的事。
卻是怎麼也想不起來。
披着一件衣裳,她來到窗邊,看着窗外的夜景。
今晚的月,並不明亮,夜景卻是意外的美麗,羣星璀璨,季特有的花香,瀰漫着整個花園,沁人脾肺。讓人一陣陣的陶醉。
忍不住輕嘆一聲。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悦事誰家事?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於斷井頹垣……***越過羽山,更北之處的靈巫山。
靈巫山一眼看去,盡是老樹枯藤,內部卻有云霧飄渺。風景秀麗,內中樓閣幾座,在夜間時隱時現。
一個美少女。抱着睡枕,睡在樓閣間,又翻來覆去的,做着美好的夢。
再過幾天,便是三月三。
姐夫會來看我嗎?
抱着睡枕,滾了一滾,差點掉到榻下去。
與此同時。樓閣之外,有一參天大樹,月夫人卻是立於枝頭,彩裳隨風擺動,雲袖微拂。
一朵朵彩蝶。從她的袖中飛出,飛上夜空,有若與羣星作伴,星星點點,五彩盈然。…***觀星樓上,劉桑與夏縈塵依舊看着夜景。
夏縈塵道:“拋開儒家與道家對‘聖人’之見解,又或九尾狐口中的‘聖人’不談,對傳古大師所説的‘聖人之境’,不知夫君又是如何理解的?”劉桑嘆一口氣:“今晚娘子怎總是問我這麼深奧的問題?”夏縈塵道:“就是想知道夫君的意見。”劉桑道:“我覺得,考慮這個問題,首先要考慮到這個時代的武學。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的主要武學,都是建立在道家天化子‘人法地、地法天’的基礎上,當然我們現在知道,所謂的‘天化子’,其實就是始皇帝身邊的趙高,而先秦之武學之所以中斷,卻是因為始皇帝用了整整三百年的時間焚書坑儒、毀法滅道。所謂宗師、大宗師之劃分,亦是在以‘人法地、地法天’為基礎的武學逐漸發展之後的事。”又道:“既然如此,我們不妨這樣理解,所謂‘宗師’,便是‘人法地’,所謂‘大宗師’,便是地法天。每一位大宗師,都可以看穿天地奧妙的一部分,從而借天地之力為己用,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之究極。想通這一點,剩下的也就好進行推演了,傳古大師口中的‘聖人之境’,又在‘大宗師’之上,而‘人法地,地法天’,後面原本還有兩句,即‘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謂‘聖人之境’,很有可能指的就是‘天法道’這一層次,‘道’一向是道家所推崇的最高境界…”夏縈塵道:“既然‘天法道,道法自然’,那最高境界不應該是‘自然’麼?”
“娘子,‘道法自然’四字,應該分開來唸,即‘道、法、自、然’,”劉桑道:“何為‘自然’?‘自’即自身,‘然’即形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卻只按照它自身之形態,先天地而生,後天地而滅。雖然天地萬物都受到‘道’的影響,天地因之而生,萬物因之而滅,但‘道’只遵守它自身的規律,寂兮寥兮,dúli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不管天地萬物變得如何,對它都不會有半點影響。”夏縈塵輕嘆一聲:“就像‘聖人’一般?”劉桑道:“老子所説的聖人,本就是以‘道’為準則,認為聖人就應該像‘道’一般,無情無義,大道忘情。天若有情天亦老,聖人因其無情,所以無私,因其不仁,所以至公。我猜,傳古大師所説的‘聖人之境’,大約就像是‘道’一般,不為天地所動,‘道’最基本的形狀就是‘悉數自足’,不依賴於外物,故也不求於外物,正因不求於外物,故天地萬物,在其眼中只同於螻蟻一般。”又自嘲地笑了笑:“當然,這種事也就是説説,只要是人,都不可能做得到。”
“這樣子啊,”夏縈塵波轉動“那陰陽家想要造出的‘聖’,卻又是什麼樣子?”
“這個我是真不知道,”劉桑淚目“娘子,我又不是神仙,能夠無所不知。”夏縈塵道:“你不是會‘掐指一算’麼?”劉桑汗了一下。
夏縈塵的目光,彷彿已穿透無垠的夜,照向深邃的遠方。旭
漸出,星月慢慢地黯淡下去,彷彿在象徵着什麼。
出而星滅,原本就是亙古不移的人間至理,就如聖人一出,羣雄盡去。
遠處的城牆,依舊干戈閃耀,兵將來去,照鐵甲。
她輕嘆一聲:“這場戰事,也不知何時能休?”劉桑亦是長嘆:“大亂之後,總有明主出現,正如聖人身後,總不免伏屍百萬。英雄不幸,生於亂世,刀光劍影,不知明是否能活。英雄幸甚,生於亂世,仗劍高歌,一展抱負。”看着漸出的旭
:“回想一下,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加入這場戰爭,到底是對是錯。”
“夫君放心,”夏縈塵牽着他的手“不管是對是錯,我總會陪着夫君一起走下去。”
“嗯,”劉桑反過來,緊緊握着她“對我來説,也是一樣的。”羣星亮了,羣星又黯了;明月升起,明月又落下。天亮了,天又黑了,敵軍來了,敵軍又退了。正如花謝花開,花開花謝,人生苦短,歲月無常,然而,不管世界如何改變,他們都已決定,從此緊緊的牽在一起。
他們本以為…他們做得到的…
(本卷完)
*****
(第七卷已經完結,更多彩內容還在後頭!)(多謝天生可愛50000幣的打賞,也多謝星空的物語、天玄門001、書劍秀才等等書友一直以來的支持。)^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