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迎難而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馮承乾擲出了硬幣幫顧祝同做出了選擇。[]二月十四向聖克拉拉進軍的作戰行動開始了。
之前顧祝同曾經提出希望讓陸軍參戰並且由陸軍擔負起主要作戰任務從而減輕陸戰隊的作戰壓力。只是這個建議被馮承乾否決了海軍大元帥明確要求由海軍與海軍陸戰隊攻佔古巴。
正是如此顧祝同認為馮承乾並不急於攻打美國本土。
要知道沒有陸軍的話攻打古巴肯定需要花掉不少時間也就必然會耽擱攻打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
據此顧祝同認為將首先對美國本土實施大規模戰略轟炸。
當然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即便無法通過轟炸來迫使美國投降戰爭最終依然得在地面結束可是大規模戰略轟炸能夠削弱美國的戰爭潛力打擊美軍的士氣還能讓美國民眾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從而削弱美國的整體戰鬥力。等到中**隊登美國東海岸地區的時候美軍恐怕難以進行有效抵抗。
此外還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
這就是登陸美國東海岸地區肯定要比登陸西海岸地區困難得多不但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還會消耗大量的物資。更要命的是中國海軍的運輸船隊不但要橫穿太平洋還要多航行數千公里。也就是説後勤補給線變得更加漫長用相同數量的船隻送到前線的物資要少得多。
這樣一來就必須在發起進攻前囤積足夠多的作戰物資。
顯然這需要很多時間。
此外調動作戰部隊也需要足夠多的時間。如果把修建前沿基地也算。僅僅是準備工作就要花掉大半年。[找小説素材就到]在這大半年裏中**隊不可能什麼都不做。
顯然。對美國本土進行戰略轟炸是一件可以做、而且是應該做的事情。
只是現在看來馮承乾並沒打算讓陸戰隊在古巴呆多久也許在攻佔古巴之後就會發起進軍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
要不然馮承乾也不會讓顧祝同以打擊美軍為主。
道理非常簡單如果顧祝同把重點放在哈瓦那美軍就很有可能在哈瓦那淪陷之後從古巴撤軍。到時候將有數十萬美軍回到本土。雖然這些美軍官兵未必能征善戰但是比起剛從訓練營出來的新兵肯定有資格算得是老兵了。顯然這數十萬美軍將成為守衞本土的主要力量。到時候。等中**隊登美國本土的時候。美軍肯定是嚴陣以待陸戰隊會遇到很多麻煩。
只有在這裏消滅掉美軍才能減輕攻打美國本土的作戰難度。
也正是如此才應該向聖克拉拉進軍給美軍一線希望。從而迫使美軍源源不斷的投入到這個戰場來。
只是攻打聖克拉拉的作戰難度也更大。
道理非常簡單這裏是美軍重點守衞的地方。在顧祝同看來不到最後一刻美軍絕不會放棄聖克拉拉。
這次打主力的是第三陸戰師與第五陸戰師。
顯然顧祝同最信任這兩個陸戰師。
第三陸戰師就不用多説了在顧祝同去了中太平洋戰區之後該師就一直是他手裏的王牌部隊。參與了中太平洋戰區的所有作戰行動。之前第三陸戰師還開赴西南太平洋蔘與了攻打所羅門羣島、新喀里多尼亞與登陸澳洲大陸的作戰行動是陸戰隊五大王牌師中的佼佼者。[]當然第五陸戰師與顧祝同的關係也非同一般。別忘了在擔任中太平洋戰區司令與第三艦隊司令之前。顧祝同一直在西南太平洋的第五艦隊服役而且離任之前還是第五艦隊司令而按照中國海軍的編制陸戰隊是隸屬於艦隊而不是隸屬於戰區司令部的只是往往由戰區司令部調配。雖然顧祝同在西南太平洋戰區擔任艦隊司令官的時間很短從沒有指揮過第五陸戰師但是多次指揮艦隊與這支部隊並肩作戰所以顧祝同非常瞭解第五陸戰師的情況。
可以説在顧祝同手裏第三陸戰師與第五陸戰師是絕對的主力。
當然這並不是説其他陸戰師就不是王牌了。
在陸戰隊的五大王牌中第二陸戰師的戰績應該是最多的參加了西南太平洋攻打所羅門羣島與新喀里多尼亞的作戰行動隨後被調去攻佔了新加坡在第二艦隊前出印度洋的時候還負責攻佔了安達曼羣島此後由出兵攻打迪戈加西亞與馬爾代夫此後出兵攻打孟買等印度港口還參與了進攻斯里蘭卡的作戰行動接下來是征戰海灣地區在回國休整之前則是中東戰場的主力參加了攻打西奈半島的作戰行動。當時第二陸戰師就是在西奈半島的港口裏登船回國的。
相對而言第四陸戰師要稍微差一點但是這支部隊全程參與了西南太平洋的所有作戰行動此後還在中東戰場打了幾個月。正式改編為第四陸戰師之後單獨完成了攻打德班、開普敦與阿森松島的作戰行動並且出兵卡薩布蘭卡還派兵進駐馬耳他島成為第一支進入北大西洋的陸戰隊。
至於那些在大戰期間才組建的陸戰師也是主力部隊。
事實在中國海軍陸戰隊中任何一個陸戰師都算得是主力部隊而且陸戰隊中就沒有主次之分。
主要就是陸戰隊一直秉承兵政策。
大戰打了快七年了中國海軍陸戰隊的作戰部隊依然只有二十多個陸戰師即便把留守後方的警備部隊算陸戰隊作戰部隊的總兵力也不到一百萬而真正能打的也就只有五十多萬。
可以説這是一支小強悍的部隊。
導致陸戰隊作戰部隊兵力擴充緩慢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陸戰隊的新兵訓練週期長達一年而且淘汰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説應徵入伍的新兵十個中有六個熬不到結束訓練的那一天。二是陸戰隊的作戰傷亡非常高完成了訓練的新兵將首先補充給已有的作戰部隊然後才是組建新的陸戰師。到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海軍陸戰隊的五十多萬名戰鬥人員中只有不到五萬在大戰爆發前就已經服役其餘的全是在大戰期間服役的官兵而且半數以的服役時間不到兩年。
不可否認陸戰隊的戰鬥力極為強悍。
在美國西海岸中國海軍陸戰隊已經用行動證明一個陸戰師能頂兩個美軍師如果得到了有力支援甚至能應付三到四個美軍師。
問題是陸戰隊的缺陷同樣不可否認。
這就是陸戰隊並不適合在內陸作戰。要把陸戰隊的戰鬥力發揮出來最好的戰場是在海灘在沿海地區在艦炮的支援範圍之內。可以説只要在艦炮的支援範圍之內中國海軍陸戰隊戰無不勝。
只是要離開了艦炮的支援範圍陸戰隊就沒有那麼能打了。
在美國西海岸地區進軍聖迭戈的戰鬥就説明了問題。當時為了牽制美軍四個陸戰師在內陸向聖迭戈推進結果十多天下來僅僅前進了幾十公里還為此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
在古巴的內陸戰場陸戰隊能夠揚長避短嗎?
顧祝同不是對陸戰隊沒有信心而是不希望在勝利即將到來的時候讓更多的陸戰隊官兵倒在戰場。
當時顧祝同下達了一道特殊的命令。
這就是讓十四艘配備了大口徑艦炮的火力支援艦進入西恩富戈斯灣然後在海灣北面的海灘擱淺工程兵則負責在擱淺船隻身後搭建一座用來運送彈藥的臨時碼頭以便把運輸船隻的彈藥送到火力支援艦去。這十四火力支援艦隻有一個任務用大口徑艦炮為三十多公里外的陸戰隊提供火力支援。
這個辦法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還遠遠不夠。
雖然十四艘火力支援艦總共有近兩百門大口徑艦炮比一支由十二艘防空巡洋艦組成的炮擊編隊所擁有的大口徑艦炮還要多而且全部都是三百八十毫米艦炮能夠把炮彈投擲到近四十公里外的地方其炮火支援能力相當於十多個炮兵營但是聖克拉拉在四十多公里之外隨着陸戰隊把戰線推進到聖克拉拉附近這些火力支援艦的大口徑艦炮就派不用場了。
為此顧祝同選擇了另外一種支援手段即在前線修建野戰機場。
豬灣與西恩富戈斯之間是開闊的平原有足夠多的地方修建野戰機場而且離兩地的碼頭都不會太遠。
只是戰術航空兵主要在白天行動很少在夜間出動。
為此顧祝同讓陸戰隊集中在白天發起進攻夜間則轉攻為守讓美軍發起反擊通過防禦來消耗美軍的有生兵力。
當然顧祝同也只能做這麼做了。
不管怎麼説他是海軍將領即便很快就將成為海軍大將他擅長的也只是指揮艦隊作戰而不是指揮地面戰鬥。
顧祝同下達了命令做出了安排至於能打成什麼樣子還得看陸戰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