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按照諾貝爾獎的評選規則,曾經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擁有推薦候選人的資格。
不過這並沒有什麼值得興奮的,畢竟每年被推選的候選人通常有1000到2000人,經過兩輪篩選之後,最終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一個。
原則上是不能透推薦人的,提名信息在50年內嚴格保密。
不過在最初的推薦環節,這個規定並沒有被嚴格的遵守。
據某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獲獎
言,至少在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存在着“嘿,我向瑞典皇家科學院推薦了你”這樣的玩笑話,而被調侃者通常都會在坐立不安中讀過人生中最漫長的一年,直到十月份的最終結果揭曉。
當然,和平獎和文學獎就不必提了。
連博彩公司都能提前“猜到”被提名者的名單,並且在名單揭曉之前開盤,這兩個獎項早就已經被玩壞了。
陸舟開玩笑道:“你不應該告訴我,這樣對我來説就沒有任何驚喜可言了。”埃特爾哈哈笑了笑:“只是提名而已,別太動。等你到了我這個歲數,能把諾貝爾的獎牌捧回家就不錯了。”陸舟做了個無奈的表情。
“這也……太打擊人了吧。”憑藉一個新穎的理論拿下諾貝爾獎確實不太現實,很多東西都需要時間去檢驗。
但他覺得,即便如此,自己大概也用不着等上那麼久…………對於諾貝爾獎,陸舟並不着急,也並沒有因為埃特爾教授的推薦產生任何焦慮。
他覺得,對於自己而言,獎牌是對自己研究成果的一種認可,卻並非促使他去從事某項研究的動機。
他還年輕,未來的路還很長。
安心做自己的研究,等緣分到了,該是他的東西,早晚都會有。
且不管陸舟如何看待自己的理論以及懸在頭頂的那枚獎牌,幾乎就在報告會結束之後,整個理論化學界都因此而轟動了。
這種轟動的反響,遠遠比陸舟的論文最初刊登在《JACS》上時要強烈的多。
與數學中的千禧難題一樣,化學界同樣存在着亟待解決的難題。
只不過這些問題不像數學猜想那樣可以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概括,甚至連“誰更重要”這一問題在各大學派中都存在爭議。
不過,即便爭議存在,在有些地方國際理論化學界還是達成了共識的。
比如作為21世紀化學的四大難題之首,如何建立確有效而又普遍適用的化學反應的含時多體量子理論和統計理論,便是其中之一。
這念起來似乎有些拗口,用通俗的語言進行描述便是,如何準確地計算化學反應的速率?如何確定化學反應的途徑?如何確定需要用到的催化劑?
以及,如何站在理論的高度,回答所有諸如此類的問題。
電化學結構界面的理論模型,對應的則是該命題中的某一類問題。
做個不恰當但很形象的比喻,這個理論模型的建立,對於“化學界四大世紀難題”的意義,大概就相當於哈代-李特爾伍德定理之於黎曼猜想。
“哈代-李特爾伍德定理”確定了“黎曼函數在一定區間內的非平凡零點數目不小於KT”,而“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理論模型”確定了“某一類化學反應的微觀化學反應理理論”。
就在陸舟的報告會結束之後,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就“電化學結構界面的理論模型”成立的跨學科課題小組,宣佈了對該理論的支持立場。
比較有意思的是,就在馬普所表明立場之後,此前曾在《自然》上發表科學評論,對該理論持樂觀立場的馬丁·卡普拉斯教授,幾乎是緊隨其後地在化學界頂刊《JACS》上刊登了一篇論文。
在論文中,卡普拉斯教授引用了陸舟在《JACS》上此前發表的論文,從理論的角度對多晶金屬電極的零電荷電位給出了一個明確的解釋。
在此之前,這被看作是電化學、理論化學領域的一個經典難題。
雖然“多晶金屬電極的零電荷電位”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關於其形成機理以及微觀條件下的化學實質卻一直沒有一個定論。
然而在“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理論模型”的框架下,解決這一問題似乎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至少,比起從“第一原理計算”的角度出發去研究這個問題要容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