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個被揪住衣領的專家一臉懵地看着艾登,用驚疑不定地聲音説着。
“……你想幹什麼?你想打架?我警告你,只要你敢動我一下——”艾登:“你説功率足夠?!”
“什,什麼功率足夠……”
“電推進系統!”
“是……我是説過,怎麼了?”
“如果要讓一艘數十噸的飛船從地表起飛,需要多大電功率?告訴我!”
“100MW?也許1000MW或者更高?我不知道!我們從來沒考慮過將這麼大功率的電池裝在火箭上,用在衞星上的供能部件只需要一塊鋰電池和兩張太陽能板就夠了!”艾登臉徹底變了。
尤其是在聽到了MW這個單位之後。
隱約中,他想起了一份未公開的保密文件。
在那份文件中提到,華國可能正在研究可控聚變小型化技術,以及相關技術上艦的改進。
如果祥瑞號採用的真的是電推進系統……
相比起電推進系統本身,能夠支撐起這電推進系統龐大消耗的供能裝置,才是他們真正應該擔心的!
想到這裏,一滴冷汗從艾登的額前滑了下來…………金陵市。
星空科技總部。
此刻窗外的天已經暗下,只有零星幾扇窗户後面的燈還亮着。
坐在CEO辦公室裏,陳玉珊正焦急地打着金陵發中心地面指揮部的電話,響了好一陣子電話才打通。
“到底是什麼情況?陸,陸舟他,他怎麼跟着航天飛機一起上去了?”直到十幾分鍾前的新聞聯播,看到了祥瑞號發成功以及那段25秒的祝賀元旦的視頻,她才得知陸舟也在祥瑞號上面這件事情。
接到了總裁的電話,侯光也是滿頭大汗地解釋道。
“我們”陳玉珊氣的都要哭了:“你們怎麼就沒勸住他!”侯光表情略顯尷尬,輕咳了聲説道。
“……這誰能管得住他。”整個發中心,安全權限最高的就是他了。
就算他想把飛機給拆了都沒人攔得住他,更別説上個飛機了。
一般員工就算看到陸教授上了飛機,只怕也不敢上去多問,只當他是不放心,上去再檢查一遍。
而且只怕一般人也不會想到,他會一直留在飛機上不下來,而等到所有發步驟結束,他們終於發現少了個人的時候,飛機早都已經上天了……
聽到侯光的這句為難的回答,陳玉珊對事情的前因後果總算是清楚了個大概。
這傢伙……
這都是第幾次了!
怎麼一點都不把自己的安危當回事兒。
就算研究再有趣,也不至於這樣吧……
口劇烈的起伏着,掛掉電話的陳玉珊,扶額靠在了辦公椅上。
為了緩解心中的焦慮,她解鎖了手機屏幕,打開微博刷了下。
當看到央視官方帳號發佈的那段在太空拍攝的30秒祝賀元旦的視頻,看到評論區那些驚喜着、興奮雀躍着的網友們時,陳玉珊的嘴角忽然翹起了一絲笑意,心中的焦慮也忽然間淡了許多。
有那麼一瞬間,她忽然明白了陸舟這麼做的用意。
或許,他是想用自己來的方式告訴所有仰望着這片星空的人,航天並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也不是職業航天員的專利,更不是九死一生的冒險……至少在並不算遙遠的未來,它會走到每一個人的身邊。
而這注定會到來的一天,沒什麼值得害怕或者説恐懼的。
心中的擔憂漸漸放下了,然而就在她完全放鬆下來的時候,一條新聞卻是忽然映入了她的眼簾。
而在看到了這條新聞的標題之後,她差點暈了過去。
《祥瑞號設計疑似存在重大缺陷?恐將難以返回大氣層!》新聞來源《紐約時報》的最新報道。
以及,NASA新聞發佈會現場……
第706章變軌返航!
元旦當天。
不管是否瞭解航天,幾乎半個華國都在為祥瑞號的升空而歡欣雀躍着。一般人可能不懂電推進和化學推進的區別,也不瞭解霍爾推進器究竟是什麼東西,不過作為首個能夠安全往返地表與外層空間的空天飛機,祥瑞號可以説填補了華國在這一塊的空白。
然而就在這個高興的子裏,《紐約時報》忽然放出的一篇報道,卻是給不少還在興奮頭上的人澆了一盆冷水。
在報道中,《紐約時報》節選了NASA新聞發言人的部分言論進行了加工,同時援引了幾段硅谷其它航天工程師的看法,認為祥瑞號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的缺陷。
而這種致命的缺陷,可能導致其上去容易下來困難。
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向哥倫比亞號那樣,在大氣層解體……
這段採訪剛剛放出,便在推特、臉書等社媒體上掀起了廣泛的熱議。
而當《紐約時報》的這篇報道傳回國內之後,更是掀起了悍然大波。尤其是趕上那段25秒的道賀元旦的視頻剛出來,頓時讓鋪天蓋地的關於祥瑞號發成功的報道蒙上了一層陰霾。
興奮是興奮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