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考慮到隨着鋰硫電池與可控聚變技術革新而膨脹的電動車市場,或許要不了多久馬斯克的名字便能晉升全球富豪榜top10之內。
與此同時,隨着BFR火箭的發成功,國內輿論對於月球軌道空間站的批判聲音,也愈發的強烈了。
不少人甚至跳出來唱衰,認為這項價值數百億的工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而且便是成功了,除了面子光彩之外,也再無半點用處。
並沒有理會這些聲音,甚至本沒有注意到那些人説什麼,從上京回來之後的陸舟,幾乎是一天都沒有閒過。
在月球軌道上施工建造空間站最核心的困難,並在於如何將完成的空間站組件,從地表送到月球軌道上。
目前來看,能夠勝任這一工作的,除了星空科技之外便再無其它。
因此毫不誇張的説,這場競賽的勝負,全都系在他一人身上。
金陵高等研究院,航天技術研究所的會議室裏,一場關於月球軌道工程的會議正在進行。
“……如果想要完成月球軌道空間站的建設,我們至少需要向月球軌道投送500噸重物,”看着幕布上的概念圖,陸舟用圓珠筆輕輕點着桌面,“而且這只是最基本的一期工程,後續還有至少2000噸的訂單等着我們,我們必須最大限度的提升我們的運力。”月球軌道空間站項目管理方按照公斤為單位結算星空科技的發費用,款項每半年結清一次。因為是中央直屬的重點工程,到不存在地方基建項目上常見的工程款拖欠問題,找銀行申請貸款也相當的方便。
雖然項目還沒有開始,但陸舟已經從四大行那裏申請到了500億元的貸款,這些錢一部分將用於新的祥瑞號空天飛機的建造,另一部分則用於新型航天運輸工具的研發。
説到這裏,陸舟停頓了片刻,繼續説道。
“我認為,我們可以研究一種專門用於往返於地月轉移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之間的航天器。”會議室內敞開了小聲討論的聲音。
建造一種專門用於往返地月轉移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之間的航天器,這個想法實在是太過前衞了,以至於許多在這行幹了幾十年的專家,也拿不定主意。
侯光眉頭緊鎖,思忖了片刻之後説道:“你的意思是……用祥瑞號完成從地表到同步軌道的運輸,然後將需要運輸的空間艙轉移到專門的航天器上,通過專門的航天器完成從近地軌道至月球軌道這一段路程的運輸?”陸舟點了下頭:“是的。”侯光沉聲説道:“理論上是可行的,只不過在貨物轉移階段可能會產生不小的技術風險。”陸舟笑了笑繼續説:“航天本身就是一件充滿風險的事情,每一次變軌都是一次冒險。適當的冒險是值得的,如果能夠辦成的話,我們不但可以將地月轉移軌道的運載力提升一個等級,更可以將從地表到同步軌道這段發任務,外包給其它資質合適的航天公司,以分攤我們的成本。”聽完陸舟的想法之後,侯光陷入了沉默,隔了好一會兒才開口説道。
“我回去研究研究,明天晚上之前給你一個詳細的報告。”陸舟鄭重點了下頭。
“嗯,給你了。”這種事情本身就不是能夠在會議上簡單作出決定的,他只是開開腦
,動動嘴皮子,負責具體問題的專家可能就得跑斷腿。
不過侯光沒有直接否定他的想法,甚至表示在理論上是可行的,那想來問題應該確實不是很大,至少在利弊之間的權衡,讓這位航天領域的大牛都有些心動了。
會議一直進行到了中午。
散會之後,陸舟前往金陵高等研究院的食堂,正準備打完烤拌飯找個角落坐着吃,一個電話便打到了他的手機上。
掃了眼屏幕,見是李局長打來的,陸舟便按下了接通按鈕,將手機湊到耳邊,想也不想開口道。
“喂?什麼事?”電話那頭的李局長也沒有寒暄,語氣嚴肅,只説了一句話。
“美國人的BFR火箭發了!”第749章月球軌道施工委員會美國人的BFR火箭發
了!
正在吃飯的陸舟張了張嘴,默默將筷子放在餐盒上,換右手拿着電話。
“發……了?什麼時候?”
“就在昨天晚上!NASA發佈了公告,我們也通過衞星雷達確認了,BFR火箭正在離開近地軌道邊界,新聞上也播了……你這是多久沒上網了?”
“也就昨天吧……我整個晚上幾乎都在準備會議的事情,倒是沒留意新聞,”伸手捏了捏眉心,靠在椅子上的陸舟思忖了片刻,開口問道,“發的是載人飛船嗎?還是隻是貨運飛船。”
“只是貨運飛船,搭載的是由Space-x、藍起源等多家航天企業完成的生命維持單元!”説到這裏,李局長有些頭疼地説道,“火種計劃進行的怎麼樣了?現在到底有點眉目了沒?”陸舟:“還在起步階段……怎麼了?”目前火種計劃主要是由華國農業大學和華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幾家科研機構在負責,星空科技這邊負責的項目不多。
前段時間陸舟和項目負責人胡洋教授聯絡過,目前整個生物圈a才剛剛完成施工,什麼人員和設備都還沒有搬進去,最快也得等到月底才能走上正軌,距離相關技術發展成還有得等。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
大概過了十秒鐘,李局長壓低了聲音開口説道。
“我説假如,要是再給你批二十億經費,你看咱們有沒有條件也造個類似的人工生物圈扔到火星上?”雖然用的是徵求的口吻,但是語氣裏明顯帶着一絲認真,顯然這不止是李局長本人的提議,多少還帶着點中央高層的意思。
在聽到李局長這句話之後,陸舟差點沒被口水嗆到。
二十億經費?
雖然他很想要,但這玩意兒是用錢就能解決的問題嗎?
還也個到火星上去,你當我是小叮噹呢……
沒有半點猶豫,陸舟立刻説道。
“別想了,咱們的技術還沒發展到那一步。人家美國人能走到這一步,也是靠着大半個世紀的積累,咱們現在能把人送到月球上已經不錯了,一步一步把腳下的路走好比什麼都重要。”雖然嘴上説着和自己沒什麼關係,但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陸舟心中還是產生了一絲緊迫。
看來祥瑞號的載人登月成功,確實給了美國人不小的刺。
否則的話,別説是這麼快就發生命維持單元,只怕光是在國會那裏就得扯皮扯上一年半載。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最終傳來了一聲嘆氣。
“好吧,我也知道不太現實……我們的月球軌道空間站工程還有多久才能啓動。”陸舟想了一會兒開口説道:“最快這個月月底,我們就可以將‘月宮’號核心艙先送上去。如果核心艙運轉穩定,節點艙與工作艙的發任務也會盡快提上
程……具體發
計劃,還得看航天集團那邊準備到了哪一步。”
“月宮”號核心艙是整個月球軌道空間站的核心組建,能提供電源、推進、導航、通信、姿控、温控、充壓的小氣候環境等多種功能,早在一年前便由航科、航天國內兩大航天巨頭完成了設計,並且於今年年初測試成功。
除此了以上的那些基本功能之外,在這座核心艙的外部,裝備有四個航天器的對接器,可以對接其它工作、實驗、節點艙。
該核心艙主要依靠太陽能提供能源,過剩的能源由大型鋰硫電池儲備。
雖然也有人提議過,用小型可控聚變裝置作為核心功能單元,但考慮到散熱、成本、維護難度和技術保密等多方面的因素,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方案,依舊採取傳統而廉價的太陽能,為整個空間站供能。
李局長略微詫異道:“月底就可以嗎?”陸舟用確定的口吻説道:“月底就可以。”雖然新的地月轉移軌道運輸系統還在升級中,但這並不妨礙星空科技可以先用原有的航天器將就一下。
李局長:“那行,我會讓航科集團那邊儘快完成最後的測試,將核心艙送到金陵發中心……對了,還有一件事兒,我得徵求下你的意見。”陸舟:“什麼事?”電話那頭的李局長清了清嗓子,語氣鄭重地開口説道。
“……為了方便月球軌道空間站的建設,也為了對月球資源的後續開發,中央高層經過討論決定,成立月球軌道施工委員會,統籌管理月球資源開發項目的各項經費,並對公共工程的施工與配套政策的制定進行決策。該組織直屬於中央管理,委員長一職由長老院指派,級別上是正部。”陸舟:“嗯……然後呢?”
“除了委員長一職之外,月球軌道施工委員會還設有總設計師一職……”説到這裏,李局長停頓了片刻之後,繼續説道:“中央經過會議討論,已經決定了,由你來擔任這個總設計師!”陸舟:“……?”雖然他並沒有反對這種安排的理由……
不過這也叫徵求意見的嗎?
…
…祥瑞號的下一次發任務被安排在了月底,為了展示出華國贏得這場航天競賽的決心,中央對這次發
計劃高度重視,在政策上幾乎是一路綠燈。
與此同時,隨着月球軌道施工委員會的成立,名義上整個月球軌道空間站計劃面向的已經不再是航天局或者科工局這些單位,而是直接面向長老院。
這一幕,一如當初可控聚變實驗堆計劃進行時那樣。
種種跡象均表明出,華國這次是打算動真格的了。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月球軌道施工委員會成立的消息雖然引起了國內航天業內的震動,卻並沒有引起國外媒體的注意,甚至在相關的消息公佈之後,連一點水花都沒有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