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自東向西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洲上遍植櫻花,早花開,繁花似錦,人稱“櫻洲花海”三為菱洲,洲東瀕臨鐘山,有“千雲非一狀”的鐘山雲霞,故有“菱洲山嵐”的美名。
四為梁洲,梁洲為五洲中開闢最早、風景最勝的一洲。一年一度的菊展,傳統而壯觀,故有“梁洲秋菊”的美譽。五為翠洲,翠洲風光幽靜,別具一格。
長堤臥波,綠帶燎繞。蒼松、翠柏、柳、淡竹,構成“翠洲雲樹”特
。玄武湖五洲之間,橋堤相通,別具其勝。
玄武湖公園水、陸通獨具特
。水面上有快艇、自娛艇、豪華渡輪等。陸地上有法國式小火車,乘坐舒服,視野開闊。
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長約10公里,佔地面積437公頃,水面約368公頃。湖內有5個島,把湖面分成四大片,各島之間有橋或堤相通,便於遊覽。
湖水深度不超過2米,湖內養魚,並種植荷花,夏秋兩季,水面一片碧綠,粉紅荷花掩映其中,滿湖清香,景
人。
玄武湖古名桑泊,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在岩漿侵入體和斷層破碎的軟弱部位,經過風化剝蝕發展而成的湖盆,接受鐘山西北的地表徑,歷史上的湖面要比現存的廣闊得多。
玄武湖方圓近五里,分作五洲,洲洲堤橋相通,渾然一體,處處有山有水,山異,終年景如畫,而玄武湖歷史上曾有過“五洲公園”之稱,公園五洲之格局於世界五洲之格局,似乎在寓意著五大洲,人民團結的美好前景的同時象徵著金陵人的博大
懷和好客。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侵華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座落在中國南京江東門街418號。該館的所在地,是侵華
軍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者叢葬地。
為悼念遇難者,南京人民政府於1985年建成這座紀念館,1995年又進行了擴建。紀念館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千平方米。
建築物採用灰白大理石壘砌而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是一處以史料、文物、建築、雕塑、影視等綜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殺”特大慘案的專史陳列館。
該館正大門左側鐫刻著鄧小平手書的“侵華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名。陳列分廣場陳列、遺骨陳列、史料陳列三大部分。其中悼念廣場內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殺事件發生的時間的標誌碑、“倒下的300000人”的
象雕塑、“古城的災難”大型組合雕塑及和平鴿等部分組成。
祭奠廣場有刻有館名的紀念石壁、鬱鬱蔥蔥的松柏和用中英三國文字鐫刻的“遇難者300000”的石壁。
墓地廣場有鵝卵石、枯樹和沿院斷垣殘壁上的三組大型灰石刻浮雕及院內道路兩旁的17塊小型碑雕,部分地記載著南京大屠殺的主要遺址、史實,這是全市各處集體屠殺所立遇難者紀念碑縮影和集中陳列,還有大型石雕母親像、遇難者名單牆、贖罪碑、綠樹、草坪等諸多景觀,構成了生與死、悲與憤為主題的紀念
墓地的悽慘景象。
遺骨陳列有外形為棺槨狀的遺骨陳列室,這裡陳列著該館1985年建館時,從紀念館所在地的江東門“萬人坑”中挖出的部分遇難者遺骨。
1998年4月以後,又從該館所在地的江東門“萬人坑”內新發掘出208具遇難者遺骨(表層土層中)這批萬人坑遺骨經過法醫學、醫學、考古學、歷史學者的嚴格鑑定,被確認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骨,是侵華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鐵證。
呈墓形狀且半地下的史料陳列大廳內陳列著1000餘件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物、圖表和見證資料,並配有中、英、
文字說明。
採用燈箱、沙盤、泥塑、油畫、復原景觀、多媒體觸摸屏、電視和電影(廳內近200座位的電影放映廳全天用中、、英三種文版循環放映
軍南京大屠殺暴行史料紀錄片)等多種陳列手段,再現南京大屠殺的悲慘歷史,揭
倭國軍國主義者的血腥暴行。
此外,該館院內還有約翰-拉貝記資料展覽和東史郎
記案資料展。這兩個展覽用大量珍貴的史料、照片,分別從一個德國人當年在南京所記錄的
軍暴行和一個曾參加南京大屠殺的
軍士兵所記的
軍暴行史實,再次真實具體地向人們展示了
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記錄和特殊的證言展覽。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鑑,開創未來”該館現在已成為國際間祈禱和平與歷史文化的重要場所。
同時也是“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母親和大部分美女在參觀了圖片站和電影史料後便不願意去“萬人坑”看了。大奇也能明白。
她們害怕看見那些死難者的遺骨,最後,只有大奇、祺雯、倩如、曉、玉樓和馬兒參觀了“萬人坑”大奇參觀完紀念館後罵了句:“小倭國,我
你十八輩子的祖宗!”他的老婆們聽後都笑了起來。
祺雯說道:“老公,息怒,息怒!這倭國人是夠可惡的!”曉說道:“現在他們的首相還拜靖國神社,簡直是變態!”馬兒也說道:“對倭國永遠要堤防!”南京總統府。總統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朝初年曾是歸德侯府和漢王府。
清朝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清朝康熙、幹隆皇帝下江南時均以此為“行宮”1853年3月太平軍佔領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興建了規模宏大的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天王府)清軍攻破南京後,焚燬宮殿建築,於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兩江總督署。
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劉坤一、沈葆楨、左宗棠、張之、端方等均任過兩江總督。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後,1912年1月1
,孫中山在此處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組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的國家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12年4月,臨時政府結束,在這裡成立了以黃興為留守的南京留守府。1913年“二次革命”中,又成為討袁軍總司令部,黃興、何海鳴先後任司令。
1913年至1927年,這裡先後成為江蘇都督府、江蘇督軍署、江蘇將軍府、江蘇督辦公署、副總統府、宣撫使署、五省聯軍總司令部、直魯聯軍聯合辦事處等機構。
軍政主官有程德全、張勳、李純、齊燮元、盧永祥、馮國璋、孫傳芳、楊宇霆、張宗昌等人。
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不久,即於9月移駐這裡辦公。1928年10月,國民政府實行“五院制”闢國民政府東院(東花園)為行政院辦公處,國府西院(西花園)為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和主計處。
至1937年11月,譚延闓、蔣介石、林森先後任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宋子文、蔣介石、陳銘樞(代理)、孫科、汪衛先後任行政院長。李濟深、何應欽、朱培德、蔣介石、程潛先後任總參謀長。
陳其採為主計長。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先後成為軍第16師團部和偽維新政府行政院,以及汪偽政府的立法院、監察院和試考院。
國府東院成為偽通部、鐵道部等機構。國府西院成為偽軍事參議院。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這裡仍為國民政府所在地。
東花園成為國民政府社會部、地政部、水利部和僑務委員會。西花園則成為國民政府主計處、軍令部,總統府軍務局、首都衛戍總司令部。
1948年5月20,蔣介石、李宗仁在“行憲國大”分別當選總統和副總統後,國民政府改稱總統府。
1949年4月23南京解放,24
,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總統府。從此,揭開了中國歷史新的一頁。南京解放後的近50年中,總統府一直作為機關的辦公場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機關單位陸續搬遷,並於1998年在總統府舊址之上,開始籌建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經過心的規劃和五年的建設,至2003年已初具規模。
目前,博物館總佔地面積為9萬平方米,共分三個參觀區域。中區(中軸線)主要是國民政府、總統府及所屬機構。西區是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辦公室、秘書處和西花園,以及參謀本部等。東區主要是行政院舊址、馬廄和東花園。一系列展館和史料陳列,則分佈在這三個區域中。
總統府具有諸多保存完好的近代中西建築遺存,國內獨一無二且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珍貴的文物和史料,風景優美的自然環境,以及近30000平方米的休閒服務區。
大奇參觀完總統府後不無慨地說道:“人生得意萬千重,
夢一醒皆是空。看完這總統府,讓人覺得這蔣介石的人生真是
夢一場啊!”祺雯說道:“蔣介石不論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詩歌,特別是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上有哪一樣是偉大領袖
主席的對手?他必定會輸給
主席,所以他退居臺灣也是必然的。”大奇點點頭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蔣介石在抗
的時候所採取的國策、政策是失敗的,也是被國人所拋棄的。這是他失敗的
本原因!當然,他壓
兒就不是
主席的對手,單純從個人素質來說!”秦淮河。發源自漂水東廬山與句容華山,自東向西,潺潺地淌過南京市區的南部,又沿著石城的西北注入長江。秦淮河是長江的一條支
,古名“淮水”本名“龍藏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