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兩條盤龍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兩條盤著的龍,是否就是關於狂雪的暗示?
盤龍?盤龍谷!
秦偉東馬上想到了盤龍谷。明家的祖墳就在那裡。
“郝局長,我們去盤龍谷?”
“嗯,好的。所長,你留兩個幹警守在廟裡。”
“是,局長!”秦偉東、郝馨予出了寺。
兩聲慘叫自寺外的竹林傳出,再無聲息。
“果不出我們所料,今晚明王村很熱鬧!”郝馨予笑道。
秦偉東望著郝馨予,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擊敗竹林內的來敵,肯定是郝馨予提前的佈局,而且很可能就是先前擒住天涯門的三個神槍者。
三個神槍手從哪裡來?
也許,只有郝馨予知道。
夜很深了。
溫度降到了零下10度。刺骨的寒風呼呼地吹。
陳歌月的臉蛋紅通通的。
秦偉東叫她回家休息,可她非要給大家引路。
在光線暗淡的深夜,有個當地人引路,當然是好。
並且去的目的地是引路人的祖墳山。路徑無比悉。
自然是近路。
不到一小時,在陳歌月的引領下,大家就到了盤龍谷。
空山寂寂,雪如水。寒星懸浮於天幕之上,彷彿點點光斑,如同棋佈。夜
中的山谷,本來是悽清幽冷的,好像荒蕪人煙的隔壁,但是如果仔細看去,會發現地面上綠
濃郁,翠竹蔥蘢,整個空氣中,盪漾著竹的幽香,和草木的清香,兩股香氣
織在一起,令人如痴如醉。忽而,幾聲鳥唳劃破了夜
中寂寥的山谷,憑空多了幾點詭異。這時候,天邊的盡頭飛來無數鳥群,寒鴉萬點,絡繹不絕。
如果是清晨,第一縷陽光照進山谷,整個世界彷彿由地域變成了天堂,原來,山谷之中,絕壁之下,竟然有著無數低矮的翠竹,連成一片竹海,仿若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不過現在是化雪的深夜,給大家的覺就是簫索寒冷。
在盤龍谷的“龍頭”幾大叢矮矮的竹子下,一座年代久遠的墳墓出現了。
從墳墓的超大構造來看,墓中的逝者不是平常人。如是平常之人,怎能造起規模如此大的墓地?
拂過枯草,墓碑上的字依稀可見。
明主江妣黃氏之墓。
明家的祖墳,清末時期立碑。
超大墳墓的右邊,是一具規模稍小的墓地,但比平常人的墓碑顯然還是大許多。
此墓碑亦是清末所立。
兩座大墓地的下面,還有十來具墓地,都是明家的祖上。
再走過一個山崗,一具新墳赫然入目。
明巾的墓地!
厚厚的積雪鋪在了墓地之上。
每個墓地都是白。
在一具大墓地之中,卻發現了幾個身穿道袍模樣的人。
兩個站立,兩個到處張望,並不時在墓地聞嗅。
“秦書記,是專業的盜墓份子。專業的盜墓犯罪份子通常都用四法探尋古墓。”郝馨予接著對盜墓犯罪份子通常用的四法進行了說明。
“望”是望氣看風水。老盜墓賊經驗豐富,又多擅長風水之術,故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毀的古墓坐落何處,只要是真正的風水寶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寶物必多。以風水術指導地面無標誌的墓址的確定,幾乎百發百中。據說民國年間長沙一蔡姓盜墓高手極擅風水之術,他若出門選點,從者必雲集左右。有一次他到寧鄉縣走親戚,行到一風景甚佳處,指著一塊水田對同行人說,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寶物必可使你我驟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於是跟他們打賭:若無古墓,自己輸一千美元。反之,墓中出了寶物自己獨佔七成。眾人賭興大發,遂暗約鄉民數十人於夜間發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磚室大墓,墓壁彩繪死者生前生活圖景,墓內有寶劍、寶鼎、玉璧、漆器、金餅、硯、竹筒等物。後來他們賣給美國傳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
“聞”即嗅氣味。有此奇術的盜墓者專練鼻子的嗅覺功能,他在盜掘前,翻開墓表土層,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從泥土氣味中辨別墓葬是否被盜過,並據土
判斷時代。據說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漢代墓土與唐代墓土的微妙氣味差別,準確程度令人驚歎。
長沙剛解放時曾槍斃一個老盜墓賊,他將一生所盜文物國寶全部賣給了外國人,此人即是“聞家”專盜漢唐以前大墓,出土器物只要一聞,便可準確斷代。有個盜墓賊拿來幾件古舊漆器,說是出自一個王侯墓中。他倚在煙榻上,邊鴉片邊拿起一件漆器,放到鼻下一嗅,便笑著說:“仁兄,你這漆器是在
坑裡漚泡過的,取出的時間應在七個月左右。”此人大驚失
,連稱:“得罪!得罪!”
“問”就是踩點。善於此道者,往往扮成風水先生或相士,遊走四方,尤注意風景優美之地和出過將相高官之處。他們一般能說會道,善於與長者老人談講古。每到一處,均以算命先生或風水先生身份拜訪當地老人,從
談中獲取古墓信息與方位。這種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對方信任。一旦探聽到古墓確切地點,便立即召集群賊在夜間盜掘。
“切”即把脈之意。有三層含意:第一層是指發現古墓之後,如何找好打方位,以最短的距離進入棺槨,這種功夫不僅需要豐富的盜墓經驗,而且要有體察事物的
銳
覺。擅長此道者往往
據地勢地脈的走向,如給人把脈一樣很快切準棺槨的位置,然後從斜坡處打
,直達墓室中棺頭槨尾,盜取葬品,前幾年曾國藩墓即被用此法盜掘。第二層含意是指鑿棺啟蓋後,摸取死者身上寶物。從頭上摸起,經口至
門,最後到腳。摸寶物如同給病人切脈,要細緻冷靜,講究沉靜準確,沒有遺漏。第三層含意是指以手摸觸出土文物,由於其中的高手過手文物不計其數,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審視,只要把物品慢慢撫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值價幾何。他們常以此技與人賭輸贏,往往勝算。
見郝馨予說得頭頭是道,秦偉東心中的疑惑更盛了。
郝馨予過去是一名特種兵,轉業到公安局的時間並不長,她為什麼如此關注文物的保護方面。
在吳縣,可從來沒發生過文物大案。
一個道人還拿出了螺紋鋼管。
“盜墓犯罪份子不是用洛陽鏟嗎?”秦偉東笑道。
“秦書記,這你就不懂了。一般的洛陽鏟已經被淘汰,用的鏟子是在洛陽鏟的基礎上改造的,分重鏟和提鏟(也叫泥鏟)。由於洛陽剷剷頭後部接的木杆太長,目標太大,所以棄置不用,改用螺紋鋼管,半米上下,可層層相套,隨意延長。平時看地形的時候,就拆開背在雙肩挎包裡。同樣的,挖的墓不同,盜墓工具也不同。由漢墓用洛陽鏟演變而成的重鏟。一般來說,西漢墓不帶耳房,東漢墓多帶兩個耳房,這是標誌。唐墓是墓磚搭起來的,磚之間沒有粘合,搭成穹頂。而有墓磚的漢墓並不常見(大墓除外),多為墓坑或坑上加木方。明清墓則多為磚結構,墓磚之間以石灰和鐵片鑲死,有的明墓墓頂厚達兩米多(七輻七券墓頂)非常堅固。明墓距地面深度一般不超過六米,可以不用特殊方法而在一夜之間盜掘完成。漢墓一般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西周墓則更深,要想一夜之間盜掘完成,必須使用特殊方法。尤其是漢墓、西周墓歷史久遠,標誌難尋,先有一個“找地方”的過程。確定好位置、下探條、下鏟、看坑灰、落實墓室形狀方位(也就是確定年代),然後才能做好準備、用特殊方法在一夜之間盜掘完成。盜墓賊盜墓的目標非常強,比如進入墓室會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然後在“左肩右腳”找東西,然後到耳室(東倉西庫)蒐羅,至於其它位置,則看時間長短而定,時間短則棄之不顧。看地形時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埋嶺漢埋坡等古代盜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為圓型坑,這就是所謂的古方近圓。”郝馨予緩緩說道,不徐不疾。
郝馨予轉業吳縣公安局,令秦偉東更加奇怪了。
突然,兩聲槍響打碎了墓地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