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身言書判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引鹽三百斤,成本將近十兩。也就是說,官鹽最後落到鹽商手頭只不過三四百。再加上運輸成本、人力成本、損耗、店鋪的租金、商業稅,大約是二錢銀子。
賣三錢一斤,依舊有三成利潤。
一個大的鹽商,手握幾萬鹽引也常見。
一年下來,賺上幾十萬兩銀子也不是什麼難事。
得出這麼個結果之後,蘇木倒是了一口冷氣,心大為震撼。
首先,這官鹽實在是太貴了,竟然賣到三錢銀子一斤,若是換到現代社會。你敢一斤鹽巴賣兩百塊錢,老百姓不造反才怪,難怪這滄州城這麼多私鹽販子。實在是,官鹽又貴質量又差,傷不起。
其次,鹽商實在太賺了。難怪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鹽商們為了巴結,拿出幾十萬兩銀子給皇帝早新行宮,眉頭都不帶皺一下。當時,僅在揚州一地,徽州鹽商的資本就相當於當時國庫存銀的一大半揚州鹽商豪侈甲天下,百萬以下者,謂之小商”百萬家產還是“小商”聽人說起這事,乾隆皇帝和身邊人都驚呆了,嘆道:“鹽商之財力偉哉!”也難怪那太康小丫頭要想借自己的手在滄州狠狠地撈一票,為她置辦下一大筆嫁妝。
實在是,這地方真是一快富得油的風水寶地啊!
不過,說來也是悲哀,當皇帝和太康公主為兩百萬兩銀子動氣上火的時候。這點錢放在鹽商之,也不過是一個小商人。
“或許,做鹽商也是一條好路子,只不過…”很快蘇木就否定了這個想法,主要是鹽商都按照綱引都喲定數,現在涉足其,動了別人的蛋糕難免要四面樹敵。而且,皇族經商乃是打忌,是不合法的。最最重要的是,時間不等人,要想做鹽商,今年是沒有可能的。明年,我蘇木可不想在滄州過年啊!
先將這個月的三十萬兩給對付過去再說,也好給朝廷一個代。
“鹽商,百萬家產還是小商…”口咀嚼著這句話,蘇木在屋轉了一圈,突然有了個主意。
忍不住哈哈一笑,就對屋正悠閒看著書的顧潤道:“顧三公子,且將這幾積壓的公務找來,咱們先處置完了。”將這些瑣事先解決掉再說,否則再積壓下去,越來越多,將來再處理起來就麻煩了不說。若被有心人知道,參上一本,說吳大人尸位素餐,只怕他這個代理轉運使也幹不下去了。
顧潤這幾見蘇木天天看舊檔,什麼事情也不做,心本就不屑:臨陣磨槍,又派得上什麼用場。如果沒猜錯,這個姓梅的對鹽司的公務一竅不通,現在現學,又如何來得及?
成天和這個姓梅的情敵同處一室,顧潤越看蘇木越不順眼,聽他說話,起了新仇舊恨,也不抬頭,只諷刺地冷笑:“看梅先生你這幾
手不釋卷,一目十行,大有我儒門士子的儒雅之風啊。若不清楚你的人,還真當你是一個有功名的讀書種子呢!顧某才疏學淺,只怕幫不上梅先生你的忙。就算強自去做,若是壞了事,也有損失吳大人的聲譽。再則,先生大才,就連那蘇子喬的那本《紅樓夢》裡也要借用你的詩詞大作,顧某又如何敢在你面前獻醜?”聽他提起梅富貴抄襲《紅樓夢》詩詞一事,屋的其他幾個幕僚、書辦都小聲地鬨笑起來,笑聲極盡挖苦和譏諷之為能事。
按說,一般人聽到這話,早就羞愧得無地自容了。
卻不想蘇木卻淡淡地苦笑一聲:自己抄自己,這不算是抄襲吧?
見蘇木如此鎮定,眾人心更是鄙視:這人被人如此諷刺,竟是面不改,這臉皮也太厚了吧?
蘇木看了看堆積如山的案牘,又看了看其他人。
官署裡幾個書生都同時搖頭,笑道:“有梅先生在,哪裡以後我們置喙的餘地,反要搶了你的風頭。”
“是啊,我們怎麼比得上蘇子喬,自然也比不上梅先生!”
“哈哈!”眾人都笑得前伏後仰。
蘇木眉一揚,也不說話,徑直走到堆成一座小山的書前,將其一一抱到自己的案頭。然後拿起手本,飛快地看了起來。
只不過掃過上幾眼,就提起筆寫下判詞,快得驚人。
就這樣,一本接一本,須臾,一口氣就寫了判了二十多道下面遞上來的書。
這個時候,官署的其他書生們才覺到一絲不對。
看這姓梅的的架勢,正襟危坐,運筆如風,倒像是一個積年老吏,對於衙門裡的大小事務都是成竹在。
“各位,裝的!”顧潤冷笑著小聲對眾人道:“這姓梅的就是個人,或許識得幾個字,只是不願意在我等面前失了面子,這才強撐罷了。不信,等下我等看他的字,必然是潦草到不堪入目。”顧潤等人也是囂張,或許是為了故意氣蘇木,私底下議論,也不避他。
蘇木聽得心冷笑,又過了一壺茶的工夫,就將三十來本書判好,放在一起,道:“送去轉運使大人那裡,若大人同意,就用印吧!”開玩笑,堂堂讀書種子,有功名在身的舉人,又經過系統的皇家教育。若說起處置具體事務,蘇木自然要甩顧潤這群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酸丁兩條大街。
況且,朝廷取士,講究的是身、言、書、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