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七百三十五章風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沒錯,劉瑾遞上去的,請求改革軍制的摺子已經得到了正德批示:准予執行,立即去辦!

正如真實歷史上所記載的那樣,劉瑾在經過炭敬風波之後,發現自己的名聲已經被手下和地方官糟蹋得不能再壞的時候,愕然發現這麼下去不成,搞不好自己就會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大大的汙名。

劉公公這人如今權勢滔天,又不缺錢,人這種東西總是得不到滿足的。沒權沒錢的時候,總想著將來如果有權有錢了,這輩子就算是值了。可等真到那一天,又有更高的追求。

如今,劉瑾想的就是青史留名,他是真的想為國家做點實事。

明朝的軍事制度到現在確實已經有很大問題,尤其是軍戶制度和軍屯實行百年以來,軍人已經退化成純粹的農民,很多軍戶種了一輩子地,連刀槍都沒有摸過一次。

這樣的軍隊,即便數量再龐大,也是沒有半點戰鬥力的,不改革不行。

問題是,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急不得。畢竟,軍戶制度涉及到太多利益集團,如果貿然行事,怕是要起巨大的波瀾。

就蘇木所知道,即便是後來的張居正,窮其一生也不過是起了個頭。

如果後人依照他的路子,一點一點推進,或許再用個幾十年,就能完成整個大改革。

只可惜,張居正一死,新法盡廢,改革也被喊停了。

蘇木覺得,軍制不是不能改,但不能急。

可此刻的劉瑾權力實在太大,使得他整個人都膨脹了。覺得天老大,地老二,皇帝老三,他劉瑾就是老四,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不就是改革軍制,劉公公一個命令下去就辦到了。

至於相干利益集團的反撲,哼,誰敢冒頭,直接拿下,動次打次動次打次動次打次,怕他個鳥。

正德皇帝做了這幾年皇帝,剛開始時被張太后管束,後來又被內閣三老成天嘮叨到死。此刻終於耳清淨了,索偷了個懶,將所有的朝政都給劉瑾來處置,躲在西苑裡瘋玩。

這次,劉瑾既然上摺子,皇帝想也沒想,直接就準了,還說有事你自己看著辦吧,別來煩朕。

其實,明朝的制度很是有趣。皇帝只不過是憲法的代表,作為最終裁決者而存在,並不直接參與行政執行,整個帝國就算沒有皇帝,靠著內閣和司禮監也能順利地運轉下去,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體制的優勢吧。

問題是,以前司禮監和內閣是相互制衡的。如今,內閣的四人當,李東陽徹底當了甩手掌櫃,焦芳和張彩又是劉瑾的人。只楊廷和一人在苦苦支撐。

據蘇木以前從歷史書書上所看到的,據說,劉瑾這個命令一下,老楊頭立即發現這事的問題,一個不好,怕是要得天下大亂。

他立即張嘴,要反對。

這個時候,李東陽卻是一個凌厲的眼神看過去,示意他住口。

弘治內閣三老,李東陽素來以有謀而著稱,楊廷和心,一動,立即閉上了嘴巴。

並在四下無人的時候問李相為什麼不反對此議。

李東陽卻笑了笑,只說了一句:“鄭伯克段於焉。”這下,楊廷和完全明白了。

鄭伯克段於鄢可稱得上是《秋》首年記錄的列國的第一大事。魯隱公元年即魯國隱公的第一年。其唯一一件戰爭的事情就是這個鄭伯克段於鄢。鄭伯就是鄭莊公,而這個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

莊公姑息養,縱容其弟,其弟驕縱慾奪王位,後莊公使計打敗共叔段。莊公怨其母,並將母親遷於穎地。後來自己也後悔了,又有穎考叔規勸,母子又重歸於好。

這個典故的大意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上帝使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改革兵制肯定會捅馬蜂窩,到時候真的起變亂,始作俑者劉瑾自然要玩火**,這不是好事嗎?

所以,這事在劉瑾的大力推行和李東陽、楊廷和這兩個官集團首領的沉默之順利地推行下去。

到如今,朝廷所派出的官員們飛騎四出,開始清丈軍官們隱匿的土地和人口。

至於後果,蘇木也可以預見。

他在西安城隱忍了五個月,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如何肯放過。

如果不出意外,邊軍的動盪和安化王之亂就在這兩個月了。

五黃六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軍戶們子難過,如今朝廷又來找麻煩,軍隊馬上就要亂起來。

所以,蘇木再不敢在西安停留,決定立即出西安,去寧夏這個暴風心火取慄。

於是,他就藉口說要繼續巡按地方學政,以便儘快結束朝廷派遣好回朝繳旨。

當然,他也不會明說要去寧夏。自己和仇鉞勢同水火,真去了,怕上那軍痞要對自己不利。而且,安化王亂起,作為皇帝身邊的近臣,他蘇木肯定會被第一時間抓起來。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還是秘密潛入為好。

因此,在表面上,蘇木就說自己要去西寧巡按。

西寧距離西安萬里,一來一回,需要一個多月功夫。

為此,他還上書給朝廷,說是從巡按完西寧,就回京城。

蘇木和整個西安城的大小官員關係都非常不錯,他要離開,城有品級的官員都過來相送,聲勢鬧得不小,倒也能為蘇木潛入寧夏做了很好的掩護。

蘇木長袖擅舞,一邊應酬著眾人,心緒卻飛到了千里之外的寧夏衛。

如果預測沒有錯誤,下個月安化王就該謀反了,現在過去正是時節。

封爵就在今朝!

一陣大風吹來,綠油油的麥滾滾而動。

風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