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節牌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抵達黃山下的歙縣棠樾村時,雨奇蹟般地停了。小街地面的青石板因年代久遠,早已被世世代代人們的腳步磨得油光可鑑。牌坊從南到北逶迤開去,把這條長長的街均勻地分成好幾段,走不遠就能看到一座,高大巍峨,須抬頭仰視。明朝時建三座,清朝時建四座,從前往後分別以鮑氏家族“忠、孝、節、義”行為的傑出代表人命名。
用沉重的岩石豎立起莊嚴的“忠孝節義”牌樓,方能顯示其雄偉和孤寂鬱悒的韻味。數座牌坊皆氣勢恢宏,高和寬約為十米,四並排的大石柱擎著頂上的石片石板,上面寫著“風範長存”、“天寵重褒”之類的字,層層樑柱上雕刻著圖案,雕鏤
細,形象
真,連方形立柱上象徵主人“高風亮節”的竹子,葉面都有反正之分,葉脈清晰可見,石刻的鳳凰彷彿真的要展翅高飛。據說,建這樣的一座牌坊,開西山鑿青石,灑水冰運,
雕細作,兩位名雕石匠花了十四年才得以建成。細看牌坊上,還留有
本鬼子的彈痕和“文革”所致的殘缺不全。
作為棠樾貞節牌坊的延伸和補充,棠樾村還有女祠清懿堂,這是一座頌揚鮑氏家族歷代婦女貞節慈孝德行的清代建築。清懿堂格局緻,廳堂森然,十幾座塑像前都標示著內容大致相同的文字:“某氏,某年嫁鮑家,相夫教子,某年亡夫,守節至某年亡故…”有心者讀來,不寒而慄。
穿行在兩旁有斑駁脫落的古牆映襯著的牌坊群裡,思緒在忽明忽暗的光線中徜徉,抑鬱嗟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貞節在人們心目中是多麼重要啊。那一塊塊皇帝賜的“獎狀”是以女人的幸福為代價的,她們不能有自己人生的選擇,付出的是自己的青年華,她們是真正意義上的殉葬品。她們用並不偉大的言行,去捍衛皇家制造的“
神信仰”用自己的意志告訴世界,我對得起別人。可有一句話沒有說出:她們對不起的恰恰是自己。她們為什麼苦苦地堅守著自己的最後一道防線,考慮未來,害怕失去?在牌坊上我讀到一絲隱含的無奈。我們生活的時代還是一個文明與愚昧、現代與封建
織的時代。今天女
生存的空間,仍是這樣一個矛盾的夾縫。
不遠的斗山街也有一座磚質的牌坊引人注目:黃氏丈夫吳沛英年早逝,黃氏“絕食以殉”以示女人的節烈。一位立貞節牌坊者的後代曾說,她巴不得牌坊早點被大風吹倒,被雷劈倒。從懂事開,她就天天在回答好奇遊客的問題,不是她不願回答,而是作為一種歷史的遺物,不知道該怎麼評論它。看到拿祖先的愚昧來做歷史的反面教材,她心裡真的想哭。
一個虛擬的丈夫,值得你獨守空房,相思枯燈?你究竟等到了什麼,又守住了什麼?女人啊,微州的女人,你太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