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人格與嗟來之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有一天,小區的花壇邊沿坐著一個乞丐,這乞丐只有五十開外的模樣,但他卻不同與其他乞丐,又似乎與賣藝的差不多。他身上的襯衫被汗漬與塵灰汙得已辨不清是什麼顏了,他弓著,手一把二胡,一下一下地拉,肩膀也隨著一晃一晃的,優美的越劇“梁祝”、“寶玉哭靈”等選段從他的指間飄出,煞是好聽。他還有一副好嗓子,自拉自唱,唱得有板有眼,很是專業。走近眼前,只有從他偶爾上抬的時候,才可從他凹陷的眼窩處判斷出,他原來是位盲人。小區的大嬸大媽被他的優美戲曲引,圍攏了過來。大家都很專注地聽他演唱,這個盲人古銅的臉上沒有一絲表情,整個人彷彿浸在他的樂曲中。每聽完一段,好心的大媽會扔給他一元錢,而他卻依然拉他的二胡,臉上沒有出受人恩典的神,也許這一切他認為是理所應當,是他用辛勤的勞動得來的。難怪他能做到淡泊如水,寵辱不驚呢。我是在自家的陽臺上聽的,看到有人從樓上送來水果放在他身邊的包裡,也有的從家裡拿來舊的衣褲送給他,他對這些置之不理,仍在邊拉邊唱。

這位盲人全身散發出自信的魅力,很多時候我都遇到困難,失去信心,幾乎絕望地要放棄,但一想到此事,我總能坦然地對待,並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一個盲人尚能如此,何況我們健全的人呢。如果不坐以待斃,結果常常是曲徑通幽,柳暗花明。

曾經不理解“嗟來之食”中那齊國人所為。《禮記·檀弓下》記載,一年,齊國大荒,黔敖準備了些食物放在路邊等候受災的人來吃,有一個饑民眯著眼睛來了,黔敖就衝他喊道:“嗟,來食!”(嗟是指不客氣的招呼聲,相當於現在的“喂”)那饑民睜大眼睛瞪著黔敖說:“我就是因為不吃嗟來之食才餓到今天這個樣子的”黔敖當即道歉,但那饑民堅決不吃,終於餓死了,後來就用“嗟來之食”表示帶侮辱的施捨。當時老師一邊在課堂上給學生講這個人多麼有骨氣,我卻心裡在想這齊人真的不夠聰明。但自從這盲人來我小區之後,我才頓然受到寧死不受“嗟來之食”者的人格之尊。

“嗟來之食”的故事有兩千多年了,可兩千年來,“嗟來之食”也好,“請來之食”也好,我們實在沒有真正體會到人的尊嚴在其中的吶喊。

所謂人格,是人的穩定心理特徵的總和。有人不管在順境和逆境,都能保有堅定的信念,充滿信心,而有人即便一帆風順,也總是自怨自艾。很多人對自己的自卑心理深懷遺憾,並羞於示人。其實,人不自信是必然的。人出生時除了哭並四肢亂動外,幾乎什麼都不會。甚至有的嬰兒連都不會,完全要依賴別人才能活下來,所以是完全不自信的,誰都逃脫不了這個規律。人的一生又是在不斷積累著自信的,一個小小的嬰兒,學會了爬行,學會了站立,學會了奔跑,學會了說話。第一次成功,都給人帶來自信,所以,每個人的身上都混合著自卑與自信。

有一種錯誤的認為,以為那些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沒有弱點的人。其實,他們也與你我一樣,有很多不如人的方面,只是他們瞭解自己的侷限並能坦然接受它。自信的人,認識自己的侷限,並接受自己的侷限,瞭解自己的所長,併發揮自己的所長,不去做力所不及的事,但要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這才是充滿自信魅力的人。

自信的人,並不是處處比別人強的人,而是對事情有把握,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知道自己對環境有影響力。他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功能。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優勢與弱勢,而且在自信的心態下,他的優勢更容易發出來。這樣的人的自我認識接近客觀,又懷有積極情緒,人的整體狀態會得到最佳組合。而自卑的人處處要和別人比較,但總覺得比不上別人,自信的人,把眼光放在已有的進步上;而自卑的人,時時把焦點聚在自己的缺陷上,自信的人總是對做什麼充滿期待和希望,不自信的人總認為做什麼都沒有用。

自信的人是怎樣成長起來的呢?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受到了不斷鼓勵,並學會自我接納。而不自信的人他們在每天的生活中,得到了太多的否定和責備。生活中,怎麼對待不自信的別人或自己呢?給自卑的人以成功的機會,給自卑的人每微小的進步以鼓勵和真誠的祝福。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只要做些什麼,就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