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百七十四章臨戰任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百七十四章臨戰任將申時,京師皇宮忽然派出數十名宦官,行匆匆奔赴在京各大臣府邸。

天子下詔,命京師內六部九卿及各功勳公侯火速進宮,奉天殿議事。

這個時候燕王造反的消息還沒傳到京師,大臣們滿頭霧水,不知出了什麼大事,天子登基至今,可從沒在非朝會的時間如此大規模的召集大臣。

眾大臣被這徒然緊張的氣氛得有些惶然,聞召之後不敢遲疑,紛紛用最快的速度穿戴整齊,乘轎坐車趕往皇宮。

一切朝會的禮儀皆廢,在群臣的跪拜下,朱允炆神冷峻走進奉天殿,坐上了龍椅,緩緩環視眾人,朱允炆冷冷道:“諸位愛卿,今朕召諸位進宮,有一件大事要告訴大家,蕭凡,你來說吧。”位列公侯班中的蕭凡低應,慢慢走出班來,轉身面朝各位大臣,緩緩道:“諸位同僚,錦衣衛從北方剛傳來消息,北平燕王舉兵十餘萬,揮師南下,…燕王反了”轟群臣大驚失,殿內頓時炸開了鍋。

御史黃觀,兵部尚書茹瑺,兵部左侍郎齊泰等人失魂落魄,喃喃道:“反了…燕王終究還是反了…”新任禮部尚書陳迪濃眉一掀,上前稟道:“陛下,燕王此舉大逆,雖天家親脈,但其罪當誅,朝廷當出兵平滅亂臣賊子,以為天下心懷不軌者效尤”眾臣聞言紛紛出班奏道:“臣等附議”不得不承認,明朝的大臣雖然迂腐保守,但對於妄圖顛覆正統的叛亂,態度卻是不假思考的堅決鎮壓,讀書人對正統二字看得比命還重,燕王造反等於在挑戰朝堂眾臣的信念,不論清還是黨都是讀書人出身,對這一點看法非常一致,絕不妥協,鐵血鎮壓。

大的基調定下,剩下的便是商議如何鎮壓叛亂了。

這個時候大臣們迂腐保守的弱點又體現了出來,殿內絕大部分都是文臣,對於軍事一竅不通,戰爭,鮮血,白骨,這些東西他們都沒經歷過,頓時都有些慌亂,殿內一片喧鬧嘈雜,眾臣神情焦急,不停的手跺腳,嗡嗡聲不絕於耳,跟茅房裡的一群蒼蠅似的。

朱允炆見群臣這般做派,不由皺了皺眉,站起身冷著臉喝道:“全都肅靜亂哄哄的像什麼樣子你們都是朝中重臣,輔佐朕治天下的砥柱,怎麼事到臨頭都這副模樣?你們看看自己,還有一絲重臣的氣度和涵養嗎?你們怎麼不看看朕?出了這麼大的事,朕坐在這裡穩如泰山,面不改,一股英武之氣由內而外,然而發,這需要多少年的修養才能達到這般境界?朕年紀輕輕便有如此涵養,何愁區區叛亂不能平定…”眾大臣都楞住了,呆呆的望著朱允炆,由著他沒皮沒臉的自吹自擂,半晌沒人出聲兒。

蕭凡站在大殿正中,口水差點噴出來…

朱允炆什麼時候學得這般不要臉?他難道忘了剛剛在文華殿內嚎啕大哭的模樣了?

“咳咳…陛下弱冠即位,英明神武,遇危不亂,正是聖天子之相啊大明有天子若斯,實乃天幸大明社稷,天幸大明子民,臣等佩,崇拜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雖然很不恥朱允炆的吹噓,可朋友間該給面子的時候還是要給的,蕭凡不失時機的率先拍上一記狠狠的馬

眾臣一聽,得,一君一臣都這麼不要臉,出了這麼大的事還在這裡拍馬,咱們怎麼辦?跟著拍吧…

於是眾臣紛紛跪拜,齊聲和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朱允炆見這麼多人都附和,臉上不由出滿足的表情,這麼多人說我英明神武,可見我是真的英明神武…

虛榮心得到滿足的朱允炆心情好了許多,連燕王造反的事都彷彿變得輕鬆了,他很明白敵我的態勢,朝廷擁軍百萬,這段時間進行的軍制改革,雖說效果不算太大,至少比以前好了許多,開武舉後大量的武將人才盡收朝廷彀中,辦講武堂又為朝廷訓練出一批優秀的中低層將領,如此一來,百萬大軍的戰力大大提高,燕王十餘萬叛軍雖說皆驍勇善戰的邊軍,可是論起整體實力,還是大大不如朝廷大軍的。

現在唯一所缺的,便是需要選出一位冷靜睿智,有勇有謀的三軍主帥。

朱允炆的目光不由自主瞟向殿內面無表情的蕭凡。

若論有勇有謀,冷靜睿智,對他這個皇帝忠心不二,而且逢危之時屢屢以新奇制勝的人,除了蕭凡還有誰?這個答案似乎本不必考慮了…

清了清嗓子,朱允炆正道:“燕王造反,實屬大逆,朝廷出兵平定是必須的,這一點,各位愛卿沒有異議吧?”眾臣紛紛躬身奏道:“臣等無異議。”

“那麼,朕便下旨,其一,燕王不臣,行此大逆,著令禮部和宗人府,奪其王爵,天家宗譜除燕王一脈名冊,貶為庶民,其二,著翰林院眾學士擬討燕逆檄文,傳貼各州各府,天下鹹使聞之,其三,八百里加急,命大名府郭英率八萬大軍死守大名,將燕逆叛軍阻於大名之外,使其不得寸進,為朝廷爭取時間,其四,南方諸省,京師各衛兵馬火速調動,於長江北岸集結待命,其五,今金殿之上,選出一位智勇之臣,任討逆總兵官,總領朝廷兵馬,率軍北上平叛…”朱允炆語氣不急不徐,表情非常鎮定的說出這五道旨意,殿下左側的翰林待詔學士筆走龍蛇,將天子的話一字一句抄錄於紙上,殿內群臣又是一片驚愕。

大家沒想到,年輕的天子不但絲毫未見慌亂,反而這麼快便有了條理如此清晰的對策,蕭凡剛才所拍的那番馬,倒也不是全然沒有道理,今的天子,確實有那麼幾分英明神武的味道。

眾臣仔細思考了一下朱允炆的這五道聖旨,覺得確實都是目前當務之急應該儘快去辦的,於是紛紛點頭附和。

朱允炆掃視群臣,緩緩道:“至於討燕逆總兵官的人選嘛…朕覺得錦衣衛指揮使蕭凡倒是頗為合適,諸卿以為如何?”蕭凡聞言一楞,接著垂頭苦笑。

不出所料,朱允炆果然還是選了自己,綜觀滿朝文武,真正有才能的武將病的病,老的老,死的死,能挑這個大梁的人委實很少,洪武皇帝太小心,活著的時候把該幹掉的武將全都幹掉了,導致如今的建文朝裡,連一個能拿出手的主帥都找不到,真是朝廷的悲哀…

朱允炆的提議說出來,殿內又是一片沉默。

無論清還是黨,這個時候都很清楚,現在所議之事關乎社稷國運,不是以往為了某件雞蒜皮的小事吵翻天的時候,任用誰為武將,這件事情跟各人的身家命有很大關係,拋開以往的敵對不說,蕭凡這人能擔當三軍主帥嗎?

眾人都在沉默中思考…

良久,刑部尚書楊靖站出班,稟道:“陛下的提議,臣不敢苟同”朱允炆眉頭一皺:“為何?”楊靖回頭瞟了蕭凡一眼,淡淡道:“蕭凡此人,雖說昔奉旨出巡北平時與韃子有過手,但那畢竟只是小戰小勝,今時不同往,率領數十萬大軍與率領幾千弱旅可大不一樣,臣敢問陛下,將這數十萬大軍到一個年不過弱冠的年輕人手中,你放心嗎?他能服眾嗎?兵者,危也,此舉關乎國祚,陛下不可輕率,再說…”楊靖說著回頭又瞟了一眼蕭凡,繼續道:“…再說,蕭大人的名聲…大家都懂的,臣說句妄自猜測的話,誰能保證蕭大人領軍之後不會跟燕逆一樣叛君投敵,或者乾脆領兵造反呢?”朱允炆臉頓時漲紅了,唰的一下站起身,指著楊靖的鼻子道:“你放…你胡說楊尚書身為刑部堂官,德高望眾之臣,怎可說出如此無憑無據的話?”楊靖神不變,垂頭淡淡道:“臣只是說出心中猜測,儘管這種猜測有點小人之心,可臣確實是這麼想的,年僅弱冠,統領數十萬大軍,自古罕有,誰能保證蕭大人的忠誠?”殿內眾臣聞言又是一陣嗡嗡議論。

良久…

殿內傳來蕭凡弱弱的聲音:“…我押金行嗎?”殿內一片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