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章揚帆出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建文四年十一月,大明天子朱允炆下旨,任英國公蕭凡為北征總兵官,調度北地各都司衛所官兵總計二十萬大軍,過長城,出山海關,入草原征伐北元蒙古。
戰事進行得很順利,一路摧枯拉朽,高歌猛進,官兵幾乎沒有什麼損失,便直搗北元黃金大帳。
蒙古各部落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擊,節節敗退,一直被明軍到斡難河,退無可退,不得已與明軍決戰。
此戰,明廷官兵以獅子搏兔之勢,向孱弱無力的蒙古軍隊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亂軍陣中,前鋒平安親斬阿蘇特部首領阿魯臺,左哨軍總兵盛庸斬鬼力赤,右哨軍總兵曹毅活擒北元后裔本雅失裡,左掖軍主將郭英斬北元知院失乃幹,二十萬明軍陣斬蒙古韃子數萬,北元朝廷支離瓦解,各部落崩潰敗逃,一直退出大興安嶺以北數百里,直入西伯利亞平原,後來被迫融入了俄羅斯各民族,蒙古各部落就此同化,成為歷史長河中的匆匆過客…
明軍大獲全勝,蕭凡派人飛馬向朝廷報捷,並請旨在大興安嶺建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以及在寧夏和綏遠北部建立綏寧都指揮使司,兩司各駐軍數萬,以安大明邊境。
至此,華夏北部千里草原大漠,全部納入大明版圖,遵服大明天子王化,大明疆境達到華夏有史以來最大,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亞平原,直接與極北的羅剎國接壤,疆域之闊,遠邁秦漢唐宋,兵威之盛,直令萬邦臣服。
北征大軍還未班師,總兵官蕭凡罪惡的雙眼又瞄上了西邊的瓦刺,和東邊頻頻侵擾大明東南沿海的倭國…
建文五年,大毒梟王貴代表大明天子出使倭國,已經
還大寧府,數萬朵顏三衛將士充入大明衛所軍中,只剩一
光桿的脫魯忽察爾代表大明天子出使瓦刺,兩位使節分別向瓦刺的首領瑪哈木和倭國的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獻上代表大明親善和睦的友好特產——福壽膏…
天朝上國皇帝陛下所賜,瓦刺首領和倭國幕府將軍幸福得快爆炸了…
大明建文七年十月,蕭凡奉旨再次領兵西征,戰事持續半年,毫無懸念的將瓦刺各部納入大明版圖,並建立哈密都指揮使司。
建文九年六月,大明天子派兵“進入”倭國,由於倭國乃大明太祖皇帝當初欽定的十五個不徵國之一,大明派兵進入倭國自然不是為了討伐本,而是冠以“查緝福壽膏”的名義,經過舉報,聖明的大明天子這才發現原來福壽膏不是什麼好東西,所以必須派兵查
銷燬,以免此
物
入大明境內,荼毒大明百姓子民…
什麼?你家幕府將軍上癮了?整個本的幕府大名和公卿都上癮了?
…
大明天子表示抱歉,下次送禮物我們一定仔細檢查以後再送。當然,將軍和公卿們既然戒不掉,你們這輩子食福壽膏,我們大明管飽,前提是我大明必須在你國土上永世駐兵,並且…聽說你們倭國的特產是銀子?銀子是個好東西呀………
文治與武功齊頭並進,大明建文年呈現南北宋百年後鮮有的盛世氣象,天子儒法並舉,內聖外王,百姓豐衣足食,藩屬蠻夷臣服。
建文五年除夕。
天子朱允炆御駕南下,率滿朝文武官員赴南京應天孝陵,祭拜於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陵前。
禮部尚書鄭沂恭立於陵前,一篇駢四儷六,花團錦簇的祭文念得ji昂頓挫,鏗鏘有聲。
朱允炆垂首跪於陵前,身後左側跪著的是他的長子,於建文三年正式冊立的皇太子朱文奎,而他的身後右側,卻赫然正是與他相得多年的臣子兼好友蕭凡。
三人身後的石臺階下,滿朝文武百官靜靜跪在下面。
天空下著濛濛細雨,不時呼嘯而過一陣寒冷的北風,江南冬天的雨如同情人溫柔的纖手,纏綿悱惻,情深意濃。
祭臺上,禮部尚書鄭沂仍在唸著祭文的內容,裡面的意思蕭凡一句也聽不懂,而跪在最前面的朱允炆也雙目失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樣,顯然他也沒怎麼聽進去。
不知過了多久,鄭沂彎下,悄聲提醒道:“陛下,陛下!臣已唸完,您該向太祖高皇帝叩拜了…”朱允炆甩了甩頭,回過神了,沉默了一會兒,命人點起火盆,然後伸手接過一個托盤,托盤內,一柄鏽跡斑斑的剃刀,一份泛著淡黃
的度牒,還有一件疊得方方正正的灰
僧袍。
失神的雙眼凝視著托盤內的三樣物事,許久,朱允炆眼眶漸漸泛上淚光,嘴角卻勾出淡淡的笑容。
“皇祖父,孫兒沒有辜負您的囑託,這座江山,孫兒將它打理得週週到到,兵威之盛,家國之強,不遜漢唐兩宋,百姓富庶,朝堂清明,萬邦臣服…孫兒沒有丟掉您給我的江山,相反,孫兒讓大明愈發強盛,皇祖父曾經予孫兒的這三樣物事,孫兒用不著它們,不但孫兒用不著,我的子子孫孫都用不著,我朱家的家訓傳於子孫萬世,我會告訴後人,我們不會害怕敵人,更不會躲避敵人!
…
皇祖父,這三樣物事,孫兒現在將它們還給您。”喃喃念畢,朱允炆淚中帶笑,將托盤輕輕扔進了火盆裡。
盆內薪火閃耀,瞬間噬了它們。
彷彿完成了一件心願一般,朱允炆瞧著盆內的火舌晃動tian舐,輕輕呼出一口濁氣,靈臺頓時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