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九章以氣禦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崔延伯心頭的那一絲疑慮盡消,剛才他就是在想,崔山的騎兵自前方經過,而商舟這一隊人馬卻是自崔山那個方向趕來,相互又怎會沒有照面呢?又怎會沒有崔山的人前來回報呢?

這時才暗自鬆了一口氣,忖道:“幸虧駱非心存降意,否則如果暗中伏擊崔山諸人,對那數千騎兵所造成的損害可就難以預料了。”騎兵的命比普通士卒寶貴多了,至少,崔延伯在騎兵上所花的心血是這些普通士卒的數十倍,即使以駱非的五千人馬換他一千勁騎,他也不願意。何況,伏擊之下,那四千勁騎豈會只損失一千?甚至全軍覆滅也有可能。

“好.你把降書送過來!”崔延伯冷冷地喝道。

“是!”商舟一夾馬腹,向崔延伯奔至,其餘的人全都停留在兩百步開外,本就沒有移動分毫,只是那些戰馬顯得極為焦爍,低低地嘶鳴著。或許是因為騎士本身心底就無法安靜的原因吧。

崔延伯的大軍人數長達數里,如一條長龍婉蜒在山谷林間,氣勢極為龐大。

土丘之上的戰局極為慘烈,高平義軍手持身長體重的斬馬刀,最適宜馬上作戰,以‮腿雙‬控馬,雙手揮刀,大開大豁,氣勢不凡,殺氣之盛,的確超過了崔山的意料之外,作戰力之強也超出了他的估計,而義軍更是顯得兇悍至極。在數量上,高平義軍佔著極大的優勢,而且一開始崔山的騎兵就損失了四分之一,銳氣大減。

崔山自己也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對手,那就是三子。

三子的目標是敵方那些棘手的人物,而在這裡的目標就是崔山,這可能是崔山的不幸。

崔山的覺並沒有錯,那遠逝的塵土的確有些異樣,因為那並不單單隻有馬蹄揚起的塵土,更有拖在馬尾之後的樹枝起了很大作用,而真正的馬群正是在這離涇州城四十里的土丘之上。

這一個殺局,不幸的是崔山陷了進來。

崔山本不是三子的對手,雖然他馬上馬下的功夫都很好,但此際的三子已經步入了絕頂高手之境,每一刀都充滿了讓天地變的殺氣。

雙方只手了一刀,崔山就知道無法與三子相抗衡,所以他選擇了退避。但三子所過之處,無一官兵騎士可硬抗其瘋狂一擊。在混亂之中,高平義軍不僅以騎兵衝殺,更是邊戰邊奪馬,再加入騎兵的行列。官兵很快就顯得有些無法協調了,被高平義軍衝得一片零亂,在強大的攻擊之下,甚至有人開始回撤。

崔山就是其一,他知道己方大勢已去,只得一聲令下:“撤!”這對戰士來說的確是一種屈辱,也是一種無奈,但此時卻是惟一的選擇。

三子揮刀高呼,他並不在意自崔山後面隨之而來的數萬大軍,只顧痛打落水狗。

“殺…追…”吼聲一片,戰局似呈一面倒的狀態,勁弩、長弓此時又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

崔延伯對這數百份降書極為滿意,而且皆是以血所書,無論措詞還是誠意方面都讓他極為滿意,能不戰而屈駱非,這的確是個極為理想的結果。何況駱非又是知高平義軍內部情況之人,若能有此人相助,高平何愁不破?對於攻克莫折念生所領的義軍,崔延伯就是選擇自內部突破的戰略,這才讓那不可一世的莫折念生魂歸天國。否則,以莫折念生的才智與謀略,那的確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敵人。

在軍事才能方面,莫折念生絕對不輸給蔡風,比破六韓拔陵有過之而無不及。惟一遺憾的就是莫折念生沒有蔡風那不可一世的蓋世武功,這也就使得刺殺他的人容易成功。如果光明正大地指揮千軍萬馬作戰,崔延伯自問不是莫折念生的對手,這才被打得退守潼關,勉強阻抗莫折念生的勢頭和鋒芒,就連朝廷也為之恐慌不安,只好以收買人心的方法,自義軍內部買通人去刺殺莫折念生,這才使莫折念生的羌氐大軍土崩瓦解,化於無形。

“此刻的胡琛已死,万俟醜奴重傷不足為懼,又有駱非來降,這的確是天助我也!看來是上天註定要滅高平軍!”崔延伯如此想著,就命商舟回去通知駱非,他可以答應駱非的要求,但駱非的兵力必須經過收編之後才能使用。

商舟極為乖巧地道:“駱將軍明白大元帥之意,他對小的說過,如果大元帥答應了,那後一切都以大元帥的安排行事。”商舟的回答使崔延伯非常滿意,更是得意非凡,向對面數百名騎兵望了一眼,道:“很好,本帥就升你為副將,正式收編你的這支騎兵!”

“謝謝元帥!”商舟大喜,忙跪下謝恩。

崔延伯似乎在突然之間受到帝王的氣勢,意氣風發之下,淡淡地揮了揮手,道:“起來吧,帶他們歸隊!”

“是!”商舟迅速彈起身來,躍上馬背馳回數百騎之間,似乎極為歡快地道:“元帥已經答應收編我們,眾兄弟先解下弓箭和長槍!”那群騎兵忍不住齊聲歡呼,紛紛拋開背上的大弓及手中的長槍,但仍坐在馬匹之上。

崔延伯暗暗點了點頭,他並沒有讓這群人繳械,但商舟卻命這群人放下了弓箭長槍,做得的確細緻,也更使崔延伯放下了一顆心。由此可見這些人投降的誠意,且那歡呼之聲也不似作偽,傳出很遠…

崔延伯命一名偏將領著近百步兵過去撿回弓箭長槍,正式收編商舟所領的數百騎兵。

商舟和眾騎兵仍高踞馬首,在那名偏將的帶領下,緩緩向崔延伯的大部隊行去。

騎兵一般極少下馬,這是對騎兵的一種尊敬,因為北魏建國就是依靠他們。

北魏的騎兵來自漠外,戰鬥力極強,也是戰爭的支柱力量。因此,北魏歷朝帝君都極為看重騎兵,從而使他們成為軍中身分最高的一支部隊,幾可與身分特殊的速攻營相比。由於良的戰馬難配,因此騎兵的人數往往比步兵少得多,這也是騎兵的珍貴之一。是以,這一刻商舟所領的數百騎兵並沒有下馬。

數百騎全都向崔延伯行了個大禮,這才跟在黃飛的身後,向隊中走去接受黃飛的編排。

崔延伯心中極為快,此際正值大戰之前,先來一些喜事,倒也極富情調。這或許就是此戰定會大勝的前兆吧。

商舟的眸子之中閃過了一絲難以察覺的喜悅,那些本來對他深懷戒備的官兵,此刻全都放下了戒備之心,那些暗中對準他們的勁箭也鬆了下來,只是每個官兵都向他們投來不屑和鄙視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