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建業瑣事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告訴世人,地府有他的妃嬪們的生死簿,作為真龍天子的女人,地府把她們的生死簿暫時停止了作用,能夠不老不死。
至於大將和謀臣,是天上星宿下凡,輔佐真龍天子打天下,所以不老不死是小事一樁啊。
如此,外人信服,對他的統治極有好處。那些回到過去的小強,宣揚破除信的科學和對后妃大臣說大家民主平等了,全是笨蛋,太天真了!
為了保住帝位,李亦奇甚至連他的兒女也都沒有給予不老不死,可能例外的是,如果能不老不死的大將大臣當了駙馬,則有可能嫁出的公主會不老不死。
張家的一家子絮絮地談論著,張子儀秀眉微蹙地道:“爹!我想入常,皇帝沒有同意!”皇宮女人決定政務,採用不辯論的投票制,有奏摺呈上,女人們看過後即公開投票,如果沒通過,投反對票的女人要說說意見,把奏摺打回內閣重來。
這個機制稱為“安理會”共有十五個女人有投票權,其中五個常委是蔡琰和曹節、甄宓、大喬、糜環,她們不用選舉。另外十人則由後宮妃嬪不記名投票選舉,兩年任期,不可連選任任。
皇后權重,兩個皇后都有兩票,其它的安理會成員則只得一票。還有,國璽由兩個皇后保管著,萬一她們不同意,不肯蓋璽,就算通過的安理會決議也是通過等於沒通過,嘿!這是安理會常委的一票否決權。
張子儀今年新晉貴妃,屬於帝國後宮裡僅次於兩個皇后的第三號人物,但並沒有得到常委的地位,所以她很惑,如果說皇帝不寵她吧,但她在宮中的地位尊貴,保障帝國國內安全的特務機構kgb始終由她掌握著,這也是女人目前在外臣中的最高地位,等同於尚書之位,這是唯一的一個!
若是皇帝愛她,可是為什麼不讓她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須知甄宓、大喬、糜環的宮中地位不如她,她普升貴妃後,蔡皇后出面力保她入常,被皇帝否決了。
張正常拈鬚輕描淡寫地道:“此乃帝王之術也!”
“試想,你的叔父張昭是帝國首輔,掌握政務大權,我是工(商)部尚書,娘娘你又身為貴妃娘娘,若得到常任理事之榮,宮裡宮外相呼應,那…如果你沒有得到常任,每次只得兩年任期,影響也就有限了!陛下的任命,很有分寸,象我的工部,做決定用錢的人見不到錢,見到錢的不能做決定,互相制衡!”張子儀想了想,不服氣地道:“可是蔡皇后娘娘的權柄大極了,她的父親不也是尚書!”張正常失笑道:“蔡邕老傢伙的權勢豈能與我們張家相比!我張家這一族,位極人臣,雖然為官者不可從商,但張家的其它人的私人生意做得相當大,有權有錢,說是江南第一大族也不為過!所謂樹大招風,陛下不讓你入常,其實是為你好,你不必掛懷!”他寬
張子儀道:“陛下還是信任我們張家的,因為我們張家對他忠心耿耿,你切不可因為不能入常而心懷憤慨,我們張家得叨天恩,已是招人忌了,一點一滴均為君恩,更要兢兢業業,謙虛謹慎,如此可保長久富貴。”張子儀心中還是鬱悶,不想談論了,對李淵道:“乖兒子,聽說你的通用機械公司準備在九月初開通建業到上海的什麼‘輕軌鐵路’?連皇后娘娘都說是是件大事,她將親自參加!”李淵興奮起來道:“不錯!我們將用‘蒸汽機’牽引車廂,不用畜力了!”劃時代的成就終於到來了,早在公元186年,李亦奇就秘密召集了一批鐵匠,對他們展示了一個著名的實驗,用帶嘴的水壺燒開了水,然後用紙做了個小風車,由水蒸汽吹動風車旋車,李亦奇告訴他們道:“你們將要做出一臺機器,叫做蒸汽機,燒開了水,由水蒸氣驅動鐵輪子在鐵做的軌道上運行…”說得容易,做起來卻是很難。
要解決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
做出合格的材料,要能抵擋住高溫蒸汽的腐蝕,汽缸的結構鑄造,確度的提高,密封,機
的製造、齒輪、螺紋、蝸桿、…一樁樁,一件件要解決掉。
蒸汽機做出來了,又有一個大規模生產的成本問題、效率問題、標準化問題、鐵路的鋪設問題…同樣是巨大的攔路虎,很難解決。
不說什麼,單是鐵路鋪設,在古代,相對的氣候溼潤,土地鬆軟,鋪設的鐵道很容易下陷,另外,過大江過大河怎麼辦?當時的水量充沛,以當時的技術,很難鋪出一條大橋,未來的鐵路大動脈只能暫從建業對岸的揚州城出發了…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發明,而是一件巨大的系統工程。
在當時政府的支持下,開始了漫長和艱難的研究。
事故不斷,第一批參加的工匠發生了三次鍋爐爆炸,死了一些人,斷斷續續研究了十多年後,無法堅持下去,被迫解散。
他們做出了一臺蒸汽機的雛形和製作資料被保留下來,公元200年,李亦奇下令,由皇家投資的〈青龍基金〉成立了一個“量子基金”是一個風險投資基金,專門對發明進行投入,就是往風險很大,私人不想投入的發明裡砸錢,它資助成立了著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均為皇帝起的名字)這間實驗室在大元科學歷史極為有名:彈簧的發明;車的發明;拉鍊的發明;世界上第一臺洗衣機的發明,使用了人力手搖和畜力、風力洗衣;模具的發明;齒輪傳動系統;風車、水車的改良;蒸汽織布機的製造;…
蒸汽機的資料被到了新一批工匠的手裡,他們被稱為科學家或者是工程師,由於江南提倡發明,有了足夠的人手,還有充足的資金,因此在前人的基礎上,蒸汽機的的研究蓬
發展。
科學研究是有巨大的風險,失敗,再失敗,而且一次比一次失敗得更慘,發生了二次鍋爐大爆炸,死了十多人,甚至連負責製作的總工程師也被爆死。
人們動搖了,反對之音不絕於耳,但是李亦奇的態度異常堅定,他心中認為:物理學的機械製作遠比化學容易取得突破。因此他下令,哪怕做上一百年也要把蒸汽機做出來!
他勉勵工程研究人員道:“人們始終說,要先學會走,才能跑,我們的蒸汽機也是這樣,雖然有挫折,但是每次要比前一次複雜一些了。”執政者固執得異乎尋常,完全是“兩耳不聞窗外音”誓要進行到底,下面的各位老兄只好捨命相陪。
不斷取得了進展,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種-----中國人終於製作出蒸汽機!
公元203年,世界上第一臺單缸活式蒸汽機問世,此後進度加快。
公元206年,用來提升水位,把水從低到高處,向城市“自來水”管道供水的蒸汽泵發明了。
公元208年,有冷水噴器的雙缸式蒸汽機出現。
公元210年,完全意義上的蒸汽機基本定型。同年,在“噴氣推進實驗室”基礎上成立了通用公司,正式對外營業,銷售機械產品。
與此同時,傳動系統的製作和鐵路的鋪設,也在密鑼緊鼓的進行著。
青武三年(公元212年),蒸汽機成為火車,將於九月正式開通建業至上海的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