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柳林團之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長長的馬隊,踩著融雪向南。
軻比能與金破木行進在隊伍中,表情嚴肅。軻比能鬍子拉碴,面容憔悴,被面具蓋著的金破木雖然看不到他的表情,可是雙眼也充滿了血絲…
跟隨他們的鮮卑勇士們都臉凝重,眼蘊悲憤。
這個年他們過得並不好,元軍的絞殺戰對他們的族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大量牲畜的被屠殺,造成鮮卑人的食物補給和馬匹嚴重匱乏,倖存下來的牲畜藏在小草場裡,牧草不足,被迫在冬季裡還要四處轉場,遇到暴風雪襲擊,損失非常大。
人倒黴就是喝涼水也會哽著,進入了正月後,鮮卑各地的狼患大起,給牧民們增加了巨多麻煩,倖存下來的牲畜也在人與狼的戰鬥中進一步損失掉。
鮮卑人並不是能夠不吃人間煙火的神仙,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倒省下很多事來,而李亦奇會馬上割讓長城以北給鮮卑人自治!
現在鮮卑人什麼都缺乏,牛、羊、馬匹、彎刀、弓箭、鹽、茶…乃至於士氣。
軻比能的部隊是由多個部落拼湊而成,之間並不一心一意,全靠軻比能的威望才聯繫在一起,元軍的兇殘嚇壞了一些部落,他們紛紛叫嚷著要離開長城邊,躲到邊遠的牧場等那個狂人(他們是這麼稱呼元帝)的風頭過去後,再回來報仇雪恨。
不是嗎?祖宗都這樣說的,漢人們是捨不得離開他們溫暖的窩的。
他們的懦弱想法遭到軻比能的痛斥:“此一時,彼一時,連本大人遠在盧朐河的牧場都沒有逃出元軍的毒手,你們還能逃到哪裡去!”不少部族與軻比能站在一起,準備與漢人拼個你死我活,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部族,趁著冬天分散過冬之機,在季時偷偷地離開了,走得遠遠的。他們甚至有過投降的念頭,但是聽聞帝國的同化政策後,嚮往自由,尊重傳統的他們想想還是有多遠就跑多遠吧。
現在軻比能所有的騎兵總共八萬人,除了壯,還有白髮蒼蒼的老頭和稚氣未脫的少年,比率為5:2:3,是本部鮮卑最後的血本了。
好消息還是有的,軻比能、步度、呼廚泉三個首領決定一開
,馬上發動進攻。
肩負重任的金破木在冬天冒雪到了高句麗,非常容易地說服了高句麗國王,僅僅用了“亡齒寒”就讓他同意出兵,看來他也非常在意北方的形勢。
先前,高句麗也曾以鹽鐵換牲畜、派出工匠和少量僱傭兵的形式支持鮮卑人,現在更是直接出兵。
軻比能現有八萬人、呼廚泉動用了五萬人、步度拼湊了十二萬人、加上高句麗五萬人,足足三十萬大軍,向著元帝國發動了瘋狂的攻擊。
各首領痛定思痛,統一了看法,認為不能被動游擊戰,如果讓元軍進入草原,那麼鮮卑人就要付出慘重代價!必須集中兵力,主動出擊,把元軍打痛打傷,讓元軍不能派出軍隊實施絞殺戰,最好能迫使元軍與他們講和,此為上上大吉。
金破木為大家制訂了專門進攻各小城鎮、村、小哨所的策略,切斷通線,不打堅城,把戰火引入元軍的統治區,讓元軍頭痛。
二月中,微微風吹拂,馬牛羊在草原上啃著
尖不久的
草,軻比能匆忙糾集了五萬人,神不知鬼不覺地越過長城,通過了幽州,進攻冀州。
幽州元軍駐紮了二個騎兵軍,實力雄厚,城市也不多,元軍佈署比較密集。冀州就不同了,城市多,人口也多且富裕,鮮卑人偵知翼州守軍以步兵為多,難以威脅騎兵。
與去年態勢不同,當時鮮卑人聚居之處靠近長城,甚至大量進入了幽州、幷州境內定居,所以元軍向他們進攻,大獲其利,並且鮮卑騎兵也被牽制,就算他們的首領命令他們南下,他們也因為記掛著家人致使軍心不穩,無心戀戰,軻比能曾命令一部分騎兵到冀州搞破壞,沒有收到效果。
到去年底,鮮卑人被迫或者主動撤離到了廣闊的外草原上,反而脫掉了鮮卑騎兵的包袱,利於他們的出擊。
五萬鮮卑騎兵,過了帝國棄守的易、中山國、安喜,被一條大壕溝擋住去路,這壕溝,寬五米、深三米,從石邑、常山、安邦、博陵、海到海邊,挖有多條,是諸葛瑾還在冀州時組織民力挖出來的。
軻比能一聲令下,一萬人下馬,拿起土木工具掘土填溝。
人多力量大,很快填出了五條大道,騎兵依次而過。
填溝很容易,諸葛瑾挖這些壕溝,並不指望能夠阻住鮮卑騎兵的去路,而是在於限制鮮卑騎兵的移動範圍,他們有備而來,當然容易過,問題是當他們被追擊時,就不見得能從容而過了。
鮮卑騎兵過去三個小時後,沿著壕溝邊過來幾騎元軍偵察輕騎,發現了被填平的壕溝和眾多雜亂的馬蹄,不由大驚失,狂奔回據點,點燃烽火!
火和煙,傳遞了鮮卑人入侵的信息,霎時一個烽火接一個烽火,向翼州後方和幽州方向傳遞。
軻比能鬱悶地看到烽火在他的後邊升起,不久後,前方也升起了烽火、遠遠的有報警的鐘聲噹噹噹的響起來…
果然,到了第二條壕溝邊,足有五百多人等著與軻比能來開派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