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章】命運之事難以言喻!明明前一刻生死難卜,處於飢寒迫之境的人,竟在一瞬間峰迴路轉,鹹魚翻身,旁人稱羨,說她命好運也好。

真是這樣嗎?

多年來,她一直這樣問自己──那個在官道旁乞討的她,跟在皇宮中不愁吃穿的她,到底哪一個好?

她竟然…不知道答案…

心寶,原不是她的本名,事實上,她也沒有本名。她出生時,家中唯一的男丁,也就是她的哥哥,染病喪命;重男輕女的爹孃傷心不已,心裡更是篤定認為,一定是剛出生的她帶來禍害。

於是她的爹孃為她取名殤兒,除了這個不太好聽的小名之外,她沒有本名…一來紀念哥哥,二來也註定了她在本生家庭的悲慘命運。

心寶從來不怪爹孃,任憑爹孃使喚才五歲多的她負擔繁重的家務,甚至一個小女娃必須幫著爹持農務,耕作家中的那一口田。

那時的她,雖然得不到爹孃的愛,每每面對的都是爹孃的責備與怒罵,但她知道,那只是因為爹孃太思念哥哥了,不能怪爹孃,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是村裡唯一的讀書人李師傅教她的。

話說,連她的名字,那個筆畫多又難寫的“殤”字也是李師傅教的。雖然李師傅教她寫這個字時,一直皺著眉頭,說哪有爹孃把女兒的名字取成這樣…

不過李師傅也稱讚她,說他沒看過像她這樣聰穎的女娃,才五、六歲就學會寫這麼多字,假以時,說不定她也能成為個名聞青史的詠絮才。

七歲前的生活又忙又累,但至少知道家在哪裡;七歲之後,一切都變了,就好像命中註定的一樣,一瞬間天崩地裂,人沒有力量能夠抵抗命運。

她七歲那一年,世道差,北方的乾旱讓農地難耕,而聽說南方卻是洪澇遍地,百姓離失所,哀鴻遍野,隨處可聞有人餓死。

她原本住在京城東方一個靠近山腳的小村落,後來因為乾旱實在太嚴重了,爹孃決定棄田而走,另覓生路。

可是因為身邊的糧食與盤纏有限,他們竟然在半路上丟下了她,只因為娘剛生下了她的弟弟。在兩相抉擇下,這個決定做得似乎毫不為難。

她永遠記得那一刻的心情,站在路上,儘管心裡害怕,但是她不哭也不鬧。她能體諒,爹孃本來就不喜歡她,現在多了弟弟,這個家就更無她容身之處!

人是不能抗拒命運的…

離失所的人很多,人幾乎滿了官道兩側,她一個七歲的小女娃走在人群中,腳步比別人慢,可是竟然一點都不突兀,好像也沒有人在乎,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也會無家可歸。

她就跟著一群人,走了好遠一段路,不知道自己要走到哪裡,有時,她也跟著就在路邊乞討,向偶爾會來官道上施放賑糧的京城大戶人家要點吃喝。

終於他們走到了天子腳下,原來人群往這裡移動,是因為這裡搭起了個棚子,官府在這裡放糧,施粥給災民們喝。

聽有些災民說,朝廷已經大開天下所有糧倉,儘量賑濟災民,顯然朝廷至少還有心要解決問題,不會放萬千子民自生自滅。

只是大家也都說,當今皇上體弱多病、臥病在,無法理政,靠著一班大臣撐起朝政,未來還是一片茫然。

這些她都不懂,她太小了,只知道那一碗熱騰騰的粥讓她第一次覺得原來活著是這種覺,原來李師傅說人是鐵、飯是鋼,鐵不跟鋼鬥,是這個道理…

她喝完,站起身卻看到棚子內外許多老人家躺在地上,餓了好長一段時間,又走了這麼遠的路,恐怕是走不到大鍋前去領那一碗粥了。

她看著,心一緊,捧著自己的碗,跑到發粥的鍋前,對著發粥的人說:“那裡的爺爺、都走不過來…”後頭有人叫喊著,要她不準隊,被髮粥的人狠狠一瞪,所有人頓時不敢吭聲;一旁負責主持賑濟的官員看到,心裡一沉思。

“我…我可以幫忙送。”她自告奮勇。

“你吃飽了嗎?”官員還是要她先顧自己。

她用力點頭,那官員再想了想,下令,“再開一鍋,讓小女娃幫忙送…總不能走這麼遠的路,最後死在粥棚,那太冤了。”於是她開始在棚子內穿梭,捧著一碗又一碗熱騰騰的粥,送去給棚內外那些倒在地上的災民。

一碗接著一碗,從早到晚,她幾乎不停。她瘦弱的身軀就在人群間穿梭,看到有老人家無法走上前來,就主動幫忙端。

許多老人家看到,痛哭涕的接過,大口大口唏哩呼嚕喝著粥,一聲謝都說不清楚…當然,也有人倒在地上,沒再醒過來,那一碗熱騰騰的粥,終究沒能發揮救命的作用。

從到粥棚那天,她就一直重複著這些動作;旁人都看在眼裡,心想這女娃這麼小,卻是這麼的善良,真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