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剛柔之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一睡,就是三天三夜。
葉鷹睜開眼睛,默唸咒語,飛出雪玉風雷葫之外。
要縱房屋大小的葫蘆船,可不是目前葉鷹所能辦到了,很快,葫蘆船又回到尋常大小。
清風撲面,葉鷹到前所未有的輕鬆,渾身上下,肌膚筋
如伐
洗髓般,煥然一新,沒有一絲一毫的緊繃之處,知道內傷已經痊癒,身體安然無恙。
只是靈力透支的厲害,空空蕩蕩的,不過沒多大關係,葉鷹並沒有掌握什麼炫目的道術,暫時還用不上多少靈力,再有個兩三天恢復,積蓄一些,縱這葫蘆船夠了就行。
紅初升,灑下一片金黃。
葉鷹端坐於葫蘆船上,冥思苦想。
已經三闖黑水鱗熊之海了,均未成功,這還是黑水鱗熊足夠客氣,並不嗜血狂殺,否則焉有命在?
為何三次強闖,都敗退回來呢?
第一次,的確因為實力不濟,妖熊一雙鐵掌雄渾無匹,戰它不過,無奈退回。
第二次,改變戰術,不再猛衝猛打,而是以柔克剛,以雲推手,金絲纏腕手對付妖熊,初期效果不錯,怎奈妖熊埋伏海中,突然躍出,粹不及防之下,只能纏鬥,金絲纏腕手柔軟粘連,較為耗時,更適合單打獨鬥,妖熊一擁而上,便難首尾兼顧,纏鬥中,中了幾記熊掌,無奈退回。
第三次,料想妖熊不過爾爾,須以剛制剛,以硬碰硬,以強對強,自信以飛沙拳法中至剛至陽的鐵砂掌,足可對付妖熊,修煉十餘後,功力
進,鐵砂掌練成,再次強闖妖熊海。
鐵砂掌剛猛霸道,轟翻數十隻妖熊後,消耗巨大,又加上黑水鱗熊狡猾無比,三四隻熊一齊蓄力,從海中暴起躍出,伏擊葉鷹,並對自己圍追堵截,倉皇之下,連中數記疊加的熊掌,口吐鮮血,受了內傷,無奈,再次退出妖熊之海。
這柔也不行,剛也不行,到底如何才能闖過妖熊之海呢?
…
葉鷹仰頭向天,微風吹在他的臉上,有種癢癢的覺。
忽然,海面上風力加劇,葫蘆船搖搖擺擺,葉鷹的臉上,那種癢癢麻麻的覺消失了,有種細細鞭子
打般的
覺。
忽的眼前一亮,漆黑的眸子也多了幾分神采,彷彿領悟到什麼,急忙從塵幡中
出那本《混元萬化經》。
形化卷第二篇——剛柔之變。
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震,潤之以風雨;月運行,一寒一暑,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葉鷹心
純真,悟
卻是極高,此時靈臺一片清明,悉心體味這幾句話。
剛柔相摩,此處的剛柔可以理解為陰陽,剛為陽,柔為陰,陰陽兩氣相互摩擦,八種卦象相互盪,便是這宇宙三界中最自然的道理。
陰陽兩氣盪,天地間變產生能量,能量聚集需要散發,鼓漲為雷霆,潤澤為風雨,
月為太陽太陰,至剛至柔,
月運行,寒來暑往,也是這個道理。
第二句,道理相差不多,剛就是陽,柔就是陰;白天就是陽,屬於剛;夜間就是陰,屬於柔。換一句話說.這個世界是一陰一陰,一剛一柔。
剛柔,也就是陰陽互相推排,如沙拳法中的雲推手一般,推過來,推過去,兩種力量.互相推蕩,變化也就產生了。
陽極必生陰,陰極必生陽。陽來了,陰就沒有了;陰來了,陽就沒有了;光明來了,黑暗跑了,也就是所謂的剛柔相推。
陰陽當中互相推排,這中間就有了“變”萬事萬物都是這個現象,所以說“變在其中矣”簡單的幾句話,說明了宇宙間最簡單,最自然的道理,葉鷹靜靜領悟,如醍醐灌頂般,頃刻間明白了許多。
只是領悟的也僅僅如此,真正的大道,連道門的影子還沒看到。…接下來就是些較為具體的功法口訣,葉鷹屏氣凝神,靜心觀看。
柔者剛之本,剛者柔之用,若極剛必力極柔,剛柔相濟,水火
融。與敵
手,未發手時,宜鬆柔靈活,不用一絲一毫之強勁,即松肩沉肘,虛領頂勁,外松內聚,飄然輕靈,若即若離,若假若真,寓隨時變化之機而以意示形。
發手時,則迅雷不及掩耳,極剛極強。故曰:手如三楊柳,步如風擺荷葉,出手似閃電,發力如雷霆,靜如女處,動若脫兔。
以剛求剛而未能剛者,是未知若極剛必為極柔之道也。
能剛柔者,變化莫測,玄妙橫生,從心所,故剛柔相濟之道,為玄功之本也。
葉鷹如獲至寶,一邊揣摩,一邊擺拳踢腿,蓄力法力,體悟剛柔之變化。
忽然心又一蕩,那“行拳如蠶吐絲,柔軟沾連,發放如毒箭離弦,法到勁到”的六陽纏絲勁,不正是剛柔之變的最好例證麼?
沙拳偏柔,綿綿若存,飛沙拳偏剛,威猛爆裂,如果兩者相輔相成,豈不剛柔相濟,威力倍增麼?
當然,完全融合兩種拳法自是不可能,不過相互配合,忽剛忽柔,豈不出其不意攻其無備,變幻莫測。
葉鷹大喜,急忙翻開《無闕金經》,打到六陽纏絲勁這部分,仔細觀瞧。…手、眼、身、步無處不鬆柔而合於自然,一切動作都要輕靈、柔和。起手陰陽,左旋右轉,輕如飛燕,柔若軟綿,如魚在水中之暢。
六陽纏絲勁如綿裡藏針,極柔軟,始能極剛強。
剛柔者,拳之本也。由陰陽生動靜、剛柔。
剛屬於陽,柔屬於陰。
六陽纏絲勁中的剛與柔,如陰陽一樣是相互制約,互為轉換的,剛柔互換即奧秘無窮。
沙拳,飛沙拳,為金霞派一切拳法劍法之
基,須爛
於心,用到妙處,關鍵就在於如何把握剛柔,只有剛柔相濟,渾然一圓,方可領悟金霞派功法的奧秘。
用剛不可無柔,無柔則環繞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不捷。若剛柔相濟,必須先去僵求柔,然後再練柔成剛。
這些,葉鷹之前也看過,只是此前一心練功,並未詳加體會,此次連番受挫與黑水鱗熊,憤怒之時,方想起體悟這些口訣道理。
由於三闖妖熊海未果,對沙拳與飛沙拳之優劣已經十分清楚,故這次體悟頗為深厚,不似尋常讀經般淺嘗輒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