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從炮轟百家講壇說科學文化平民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自從百家講壇開播之後所遭到的詬病極多,巧合的是這些詬病卻多來自於學術明星的同行口中。難不成同行是冤家竟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百家講壇的初衷就是為了傳播和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拉近平民與科學文化之間的距離,但總有些人喜歡對此指手劃腳,一則對學術明星的言論存在異議,當然學術明星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論壇論壇就是一個自由表達個人思想的舞臺而已,並不是什麼學術研討會,如果有不同看法就應該以善意的探討商榷為目的,而不是以批判的眼光去對待。《咬文嚼字》雜誌就曾對學術明星們的言論提出過友善的建議,比如於丹的“莊子何其人”的語法錯誤以及易中天的文字錯誤等等,這樣的作法就很應當提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嘛。二則對傳播科學文化庸俗提出抗議。在很多學術英的眼睛裡,科學文化始終是極其神聖不可侵犯的學科,不允許旁人隨意“踐踏”我只想科學文化是神聖的殿堂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只能表明一個人的追求態度,其實質與科學文化的建立沒有多大關係。三則學術英所詬病中還有更深一層含義就是對平民推崇學術明星的做法嗤之以鼻,認為是愚蠢甚至是沒有理智的吹捧。說回百家講壇的目的是為了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就好比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紅軍的長征在中國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種子,然而勞苦大眾有接受革命也有不接受的權利,其最後的決定權還在自己的手中,豈非種子播下了就一定要開枝散葉?拿對待于丹說論語的事來說,很多人是因為于丹而想去讀論語,學術英們則是通過讀論語而審視於丹,立場有本質的不同。但從此卻可引申出對科學文化的態度。究竟是為科學文化而活還是靠科學文化而活的問題。

寺廟裡的僧人、基督教裡的教士都是從事神聖職業的人,但不能因為從事神聖的職業就推斷出他們亦是神聖的人,我想在他們還沒有成佛成上帝之先還是個普通的人罷了,與常人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所追求的思想境界是反常於世俗的。歷史上對佛對上帝的信仰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從上帝到耶穌甚至是聖母,從佛家的跳出紅塵外不在五行中到人人皆可成佛,這些在世界上最為神聖的宗教信仰都是可以改變的,而改變他們的人又是誰呢?耶穌是平民出身,是小木匠約瑟的兒子,瑪麗亞也是平民女子,佛家六祖在未承襲五祖衣缽之先不過是廟裡的低級僧人。他們都是平民階級中的一員不是什麼官宦權貴,說是他們改變了世界的命運都不為過。拋開宗教信仰說回現實生活,就拿國人賴以自豪的四大發明說起,火藥是方士煉丹時無意間發現的,畢昇蔡倫在當時也不是衝在科學文化發展最前沿的人,指南針更是無名氏發明的,儒家經典《詩經》其內容多是傳於各諸侯國民間的歌謠,四大名著的作者都是窮酸的寫書人,其社會地位和現在的網絡寫手差不多,還有華佗,李時珍是江湖郎中,黃道婆是家庭婦女…為中華民族科學文化發展立下不滅功勳的人大多是平民階級。以此我想科學文化原本就是平民階級所孕育出來的,平民階級就是科學文化發揚光大的土壤。為什麼平民階級能有如此大的能力,創造出這麼多的人類共有財富,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生存。科學文化的發展其最後解決的問題就是人類生存和更好生存的問題。當平民階級在為生存而奔波勞碌的同時,為了滿足自身生存需要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科學文化的一次次偉大的飛躍。平民階級是靠科學文化的進步而活著的群體,只有科學文化進步了,他們才可以活得更好。然而因為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統治階級將科學文化當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將其從平民階級的手裡奪了去,平民階級從此與科學文化割裂開,從孔子的開學於民到後來的社會上逐漸形成穩固的士族階級,讀書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了統治階級獨享的權利。為了美化這種權利,於是把科學文化知識說得神乎其神,遙不可及似的,平民階級只剩下聽從而沒有了思考,統治階級才更能為所為的指揮控制平民的思想與行為。可科學文化在統治階級的手中創新和發展步伐是超級的緩慢,因為這些英們沒有了生存的壓力對待科學文化進步的貢獻自然就少的可憐,就比如唐宋詩詞裡傳甚廣的不是抒情就是寫實,體現出來的都是真情真意,而朝廷裡的學術英們寫的東西少不得是些聲犬馬,歌功頌德的玩意,他們是為了科學文化而活著的人,因為這是他們祖先為後世子孫爭取到的權利。他們是享受的人不是創新進取的那般人。

科學文化不是老虎股,不能摸、不讓摸、不敢摸,這不是科學文化的內在含義,而恰恰應該是大家都來摸,使勁摸,只有打破舊有的思維觀念,促使科學文化平民化才能讓中華民族有質的飛躍和提高。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全民族的共同希望,而具有創新神的民族一定是個有生存危機的民族,平民不關心甚至對科學文化無動於衷,科學文化英拿著國家高額的投入有創新則名利雙收,沒有創新也能逍遙安逸,這本身就是種錯誤的生存法則。只有摘下科學文化的神聖面具讓他回到平民中去,才會孕育出新的生命。而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提高平民對科學文化的興趣就是百家講壇的真實目的之一,就算學術明星們通過傳播科學文化賺上幾百萬,與對後世的影響比較還是微不足道的。拿美國為例,從事科學文化活動的民間團體有很多,而在中國則多是官辦的,從近期科學文化進步的速度來看就能分出優劣。可就當科學文化平民化剛出現的眉目的時候,就有英份子迫不及待的跳出來阻止,好比經典典籍只有經典的人才有及格評述探究似的,他們所持有的都是害怕和恐懼。恐懼撕掉了科學文化的神聖面具就等於撕掉他們的超級優越和自豪一般,科學文化的平民化等於將他們上了絕路。可我想如果中華民族要作為一個具有創新神的民族的話,科學文化平民化是不可避免的,而英們的未來我還是“毫不羞恥”的奉勸那句“置之於死地而後生。”細細琢磨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