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網絡裡的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國人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學會了有“內涵”的說話。並不用半句市井穢言便可將對象刻薄得體無完膚。無論你說的是“假”真話,或是真“假話”都依此而言,若是拋開這種方式說話,定會遭到“輿論”的譴責。這或許就是“哲學”的力量。死生於此地,定不敢忘卻“祖宗”教誨,單讓這狗替人受了委屈,成了標靶。

狂吠之狗:狗之所以成為天生看家的材料,就是因為它有強大的吠叫功能,因此狗成了人忠實的夥伴和信徒。在網絡裡能夠吠叫的狗總是會引人的眼球,不管叫的是高音,低音,是民族還是通俗,不管叫的有沒有道理,總歸是叫的總比不叫的受歡,誰也不想圈養一隻啞巴的看家狗,那樣,主人的利益誰來創造和保護呢?這吠叫倒成了一項本事,叫的好叫的妙,非但不會討人厭煩倒還能為自己多點豐厚的晚餐——無外乎得到一多點星的骨頭。於是,遇見什麼事,先不論個是非黑白,先叫了在說,朋友來也叫,敵人來也叫,只要主子沒聲明,它都要吠叫一番。個體的叫到不算什麼,難得是見到群吠的場面,那才叫壯觀,真是一呼百應,此起彼伏,只是不明白,或許某隻狗看見了稀罕物吠叫一下,而其他的狗前來合著吠叫確實讓人覺得毫無道理。狗畢竟是狗,它的叫聲難免有些世俗和功利思想,遠叫不出:“雄雞一唱天下白”的氣魄,也叫不出鴨鵝搖擺著身子嘎嘎著的那種幽默出來。

諂媚之狗:狗是離不開它的主人的,若是離開那就是狼了。於是狗自然就學會諂媚它的主人,或許它害怕孤獨,那種因自由而帶來的“孤獨”和“彷徨”狗便沒有了思想,主人讓它幹什麼就幹什麼,要它叫什麼就叫什麼。雖說讀過“聖賢書”主人若不讓它叫,它一定不叫。可除了只會“汪汪”幾聲,便在也聽不到其他的音符發出。所謂“主人的講話沒有不重要的;鼓掌沒有不熱烈的;主人沒有不重視的;看望沒有不親切的;接見沒有不親自的;進展沒有不順利的;完成沒有不圓滿的;成就沒有不巨大的;工作沒有不紮實的;效率沒有不顯著的…”即使主人死掉了,它也會在沒人收容之前,環繞在主子“屍體”身邊發出嗚咽聲,難免讓聽者動容,謂之忠誠,事實上它也就只是對自己的主子“忠誠”而已,因它失去賴以生存的“骨頭”又與他人何干呢?

無賴之狗:十多年前,在《故事會》上看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狗強姦了它的女主人。雖說天下之地,無奇不有,這個故事卻讓我著實震撼了一陣子。若是在複雜多變的網絡裡,此等怪事便不必唏噓慨了。或許狗也同人一樣,難免遇見什麼不順心的事或受了什麼天大的刺才蛻變於此。拿情開涮/拿道德玩/拿事說理,總是發出“鞭”長莫及的長嘆。沒人讚賞不如孤芳自賞,天下第一的牌子別人不給,自己先抗上在說。自信總歸是好的,但物極必反的道理不見得都懂。拿著無聊當有趣,披著人皮的狼,穿著便衣的氓。人無賴就如《水滸》裡牛二,終究有人收拾。可狗無賴,人皆害怕惹了狂犬病,恐避之不及,茲“城管”不問,它大可無賴下去。

矯情之狗:聽愛狗的人說起,有種叫博美的狗,樣子倒是嬌羞可愛,小巧玲瓏的,但只是一樣不好,嫉妒心太強,太矯情。主人若是怠慢了一點,它就要發脾氣,亦或那小黑眼睛馬上出一副可憐相,不管主人說的是對是錯,總是埋怨著主人對自己太刻薄,不懂得欣賞和鼓勵。好象生活在它面前總是充滿著艱辛和苦難。主人只能好言哄勸方能解憂,若不然,別看狗小,呲牙咬人狀也甚是嚇人。逢人便會議論著主人的短長,把自己說的如何的卑微可憐忠誠勇敢。隱藏著的總比暴出來的更可怕。

行文於此,總有“耿直”之士站出來,問我又是何狗?這確實把我難住了。恰恰應了羅曼羅蘭的話來:“人人心中都有鬼,但只能看見別人的鬼,卻看不見自己心中的鬼。”我只能說,與同類比起來,我在痛苦的努力尋求做“人”而不是想著快樂的做條“狗”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