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今兒揹著兒子成全楊家的這門親事,不是老太太愚鈍,恰恰是老太太的明世故和深謀遠慮:她養大的兒子,當然清楚兒子的
情,不僅言行耿直,為人行事也從不知藏鋒掖芒。得罪一人打堵牆,相與一人鋪條路。她想悄悄為兒子鋪下一條不意之時的路。
今年開石榴開花坐果時節,迦羅試著在每棵石榴樹上只留下了幾十個長勢良好又通風朝陽的母果兒,其餘的全都咬牙剪掉了。
結果,剩下的石榴一天一個樣兒,最後竟長得又大又紅個個都賽茶碗般大小。
到了秋天,凡來隋公府做客的人,都要佇足在庭院中的棵大石榴樹下,驚異這幾棵石榴樹上怎麼竟結出恁般喜人的大石榴?
果子成後,迦羅決定先送宮裡幾簍,讓太后和娘娘嚐鮮。採摘石榴時,迦羅專門
待下人:每個石榴上都要留有幾片綠葉,這樣,紅綠相襯,顯得更新鮮也更好看了。
這天一大早,迦羅令家人把自己親手挑揀出來的兩簍個兒最大、顏最紅的石榴抬到庭院裡,用紅綢帶子封好後,換上了國公夫人的大禮服,乘著朱輪華車一路隆隆進宮。
迦羅照例先到含仁殿覲見叱奴太后。
迦羅出入掖宮一向都是先到叱奴太后這裡來坐坐,問候一番老太后的冷暖、說些家常的閒話然後才到紫雲殿的。
當迦羅令人把一簍大紅石榴抬進殿,自己親手啟開封后,老太后見有這麼大個兒的石榴,果然高興。聽說還是迦羅自己親手種的,更是讚歎了一番,便說怎麼也在含仁殿裡栽上兩棵。又說眼看著石榴樹,就能讓人想起小時候的好些事來。那紅綾子似的石榴花兒,那一天天飽鼓起來、撅著小嘴的果兒,倒比這會兒的牡丹、花菊更讓人看著眼亮。
獨孤迦羅笑道:“這有何難?我回府就讓人移來兩棵。正好還有一棵,這會兒的枝葉上還掛著十幾個花骨朵和幾枚果子呢!”老太后喜呵呵地待:“嗯!好好!樹大,移時可要記著多帶些老土,這樣才會少傷些老
。”獨孤迦羅笑著答應了,又和皇太后說笑了一會兒,便告辭了太后來到前面的紫雲殿。
李妃見了這般大的石榴也覺得驚訝。兩人一邊說笑著,一邊從簍中揀出了七、八個兒最紅、個兒最大的,令兩個宮人用白瑪瑙托盤託著送到大德殿陛下那裡,請他先嚐嚐鮮。不大會兒,宮女們便一臉喜氣地回來稟報:“陛下見了這麼大個兒的紅石榴很是喜歡。問奴才是哪裡來的?奴才稟說隋公夫人自己種的。陛下說難為隋公夫人想著。聽說夫人已覲見過老太后,陛下很是高興,嚐了石榴,誇說從沒見過這麼大個兒的石榴,味道也好。”李妃和迦羅兩人聽報,只是相視一笑。李妃心想:這個迦羅做事不僅有心、穩當,更難得的是,竟能處處替自己著想。遂想起兩家兒女的親事。只因先是因齊王幾人反對,接著朝廷又是對大齊用兵、又是平定內亂,轉眼竟耽擱了兩三年。
重議說起此事,迦羅道:“姐姐,其實在朝廷中,雖說陛下很在意齊王他們幾個主意,可是長孫覽、竇熾、於翼、李弼幾位將軍大臣的話,陛下應該也會聽進一些的,這幾位大臣平素與隋公倒也和睦。”李妃囑託迦羅:“妹妹,我雖在陛下身邊,可是朝廷上的事不一定比妹妹知道的更多。其實妹妹在外面倒比我還易進易退的,我在陛下這裡常催著點,你和隋公也要想個什麼主意打通一下關節,及早促成這門親事,才讓人心裡早一天踏實下來。”
“妹妹記下了。”迦羅沉思了一會兒突然說:“姐姐,我這會兒想起個主意,姐姐看成與不成?”
“妹妹快說來看看。”
“姐姐,妹妹素聞廣陵郡公宇文孝伯是個大孝子。聽說八月二十五是他母親平陽公主的七十大壽,還聽說孝伯要在郡府為他老孃辦一次熱鬧的壽宴,我想…”獨孤氏將自己的主意悄悄說了一遍,娘娘不覺微笑:“嗯,這個主意不錯!老太太做壽那天,我也派人送份賀禮到郡公府去。”李娘娘一邊和獨孤迦羅商定著這件事,一邊又想起另一樁令人心煩的事來:有個心腹今天一大早過來稟說,翠薇宮鄭姬近段很是得陛下的寵愛。動輒在陛下面前誇說她和陛下的兒子宇文元小小年紀如何聰明、如何知道惦記父皇等等。這個鄭姬,不僅生得頗有幾分姿,更下得一手好圍棋、彈得一手好箜篌,並且畫得一手好花鳥畫。雖出身一般官吏之家,卻是個極有心計的主兒。自進宮後,便為陛下格外寵愛。
李妃猜測,在立儲之事上,鄭姬肯定也開始動心思了…
迦羅和娘娘說著話,就見小公主牽著她孃的手,和幾個宮人一起從外面回到紫雲殿。
小公主一見盤子裡擺著這麼大個兒的石榴,立馬就要。迦羅趕忙洗了手,親自為小公主剝來,還勸她把石榴籽兒也一起嚼碎吃掉。迦羅見小公主喜歡吃石榴,便對娘娘說:“這石榴不僅好吃,還有消積食、殺腸蟲的藥用。小公主平時不大肯吃東西,若能哄她多吃一些,消積化食,吃東西只怕就會香甜些了。”
“哦?石榴還有這般的好處?我竟不知。”娘娘笑道。
迦羅道:“這些原都在藥書上寫著呢。這石榴出自番地。那邊的人成天啊
啊容易積食。這石榴最是一樣消積化食的果子了。”小公主的
孃在一邊也幫著迦羅哄小公主多吃一點。
迦羅抬眼打量了一眼小公主的這位孃:這位
孃正是當年自己想起主意後,朝廷依樣下詔,從進宮應選的
婦中唯一被小公主認定的。
迦羅見她雖出身農家,一張臉兒卻也生得很有福相。白皙紅潤的臉,秀美嫻淑的五官。頭上一個倭墮形的髮髻,拿一支銀釵彆著。穿著雖也是宮裡女官通常穿的石青細紗襦裙,倒把個
身襯得勻稱窈窕。
轉眼小公主已經三歲了,看樣子娘娘還沒放這個孃出宮的意思。獨孤氏看娘娘和這位
孃說話時的口氣神態,有時竟不大像是主僕。心下便
到詫異,不知這位普通農婦有何過人之處,竟能這般得娘娘器重?
後來慢慢留心觀察,才發覺這位名叫秀月的孃雖來自寒門,舉止卻端莊有度。對李娘娘的每一個眼
都心理神會。說話中聽不出張揚,也沒有逾越她做為一個僕婦的規矩,可句句恰到好處又充滿機智。漸漸得知,原來這個
孃已成了李娘娘在宮中的心腹人兒了。
宇文孝伯的老母陽平公主七十大壽那天,獨孤迦羅盛裝大禮,和丈夫楊堅一起乘著隋國公的朱輪華車,早早來到了宇文孝伯的府上。
迦羅到郡公府拜訪已不是第一次了。
往,不管楊堅在京朝當職還是在外戍守,凡在三品以上文武大員,有父母居留京師的,每逢老人做壽,只要聞聽音訊,迦羅總要帶著
心備下的賀禮登門賀壽。有時還會親手做上兩樣上了年齡的人喜歡吃的肥
不膩的菜,做兩樣香酥可口的甜點扣在碟匣裡,令家人拎著提盒一併獻給壽星嘗一嘗。
何時趕到宇文孝伯府上,迦羅很是用心斟酌過的:一般宴席,客人不能去得過早,也不能去得過晚。早了會讓主人措手不及;晚了,正值各路客人相繼趕到之際,主人便不能格外關照和注意到你。因而,在主人忙和完瑣事,剛鬆一口氣、開始坐下等客人的那一刻踏進郡公府門是最合適的時候。
果然,當門上傳報隋公夫婦到來時,宇文孝伯很有些驚訝,但興致卻也格外的好。
他降階出,帶著楊堅夫婦直接來到後庭拜先見了老壽星。兩口子知道老太太平素信佛,今天備下的壽禮是一尊青玉觀音、一串紅麝佛珠。另有兩匹西域出的上等撒花緗綺錦羅。禮雖不重,卻是樣樣
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