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左傳·僖公三十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原文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2)以其無禮於晉:指晉文公即位前亡國外經過鄭國時,沒有受到應有的禮遇。以,因為。
(3)且貳於楚:並且從屬於晉的同時又從屬於楚。且,並且。貳,從屬二主。
(4)晉軍函陵:晉軍駐紮在函陵。軍,駐軍。函陵,鄭國地名,在今河南新鄭北。
(5)氾(fán)南:古代東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6)佚之狐:鄭國大夫。
(7)若:假如。使:派。見:進見。
(8)辭:推辭。
(9)臣之壯也:我壯年的時候。
(10)猶:尚且。
(11)無能為也已:不能幹什麼了。為,做。已,同“矣”語氣詞,了。
(12)用,任用。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是,這。過,過錯。
(13)然:然而。
(14)許之:答應這件事。許,答應。
(15)縋(zhui):用繩子拴著從城牆上往下吊。
(16)既:已經。亡鄭:使鄭亡。
(17)敢以煩執事: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這是客氣的說法。執事,執行事務的人,對對方的敬稱。
(18)越國以鄙(bǐ)遠:越過別國而把遠地(鄭國)當作邊邑。越,越過。鄙,邊邑。這裡作動詞。
(19)焉用亡鄭以陪鄰:怎麼要用滅掉鄭國來給鄰國(晉國)增加(土地)呢?焉,哪裡,怎麼。以:來。陪,同“倍”增加。之(鄰之厚,君之薄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
(20)行李:也作“行吏”外使節。共(gōng):通“供”供給。
(21)嘗為晉君賜矣:曾經給予晉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護送晉惠公回國)。嘗,曾經。為,給予。賜,恩惠。為…賜:施恩。許:答應。
(22)朝濟而夕設版焉:(晉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築城防禦。濟,渡河。設版,指築牆。版,築土牆用的夾板。
(23)厭:滿足。
(24)東封鄭:在東邊讓鄭國成為晉國的邊境。封,疆界。這裡作用動詞。
(25)肆其西封:擴展它西邊的疆界。指晉國滅鄭以後,必將圖謀秦國。肆,延伸,擴張。封:疆界。
(26)闕:使…減損。盟:結盟。戍:守衛。還:撤軍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