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474章風雲突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長孫無忌一番高論轟暈了眾臣,也如同一燒紅的鐵釺,直接刺進了李世民心中的軟肋。

來,李世民正為戰爭與東宮這二者牽聯之事,憂心如焚。明面上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可是隻要這一仗打下去,軍方勢力的膨脹、文官集團的衰弱肯定是必然,大唐的未來國策也很有可能就此成形。

換句話說,他長孫無忌想在將來於朝堂之上位列頭班,也就不要麼容易了。

但長孫無忌的老辣與果決,讓李世民都有點出乎意料之外——連糾結了皇帝的一個大問題,居然被他輕描淡寫的就給合著解決了!

仗要打,派皇子監軍——派的還是剛剛與長孫無忌聯盟的李泰!

“看來輔機是早已體察朕意,知道朕心中最為難的是什麼。眼下,他這是多妙的一著棋啊!”李世民心中既驚且嘆,“朕要是依了他的派李泰監軍,那這個人是輔機舉薦的,同時李泰還是輔機的親外甥與政治盟友。如此,將來朝堂之上倒是可望平衡,以輔機為首的文臣不會被軍方一力壓倒。可是這樣一來,泰兒的名望可就大大提升了。原本他只是文治出眾,現在再添武功…輔機,這分明是在給朕選太子啊!”

“前番你給朕選了治兒監國,現在又是泰兒…如此翻雲覆雨扭斡乾坤,這個朝廷究竟是朕的,還是你的呢?”尋思至此,李世民的眼中閃過一道厲芒。

長孫無忌垂頭拱手而立並未看見,但只覺後背一涼心中微驚。

其實長孫無忌也清楚,他這番話說出來多少有點犯忌,衝撞了皇帝陛下的心中地。但是此情此景,他不得不說了——否則就是坐以待斃啊!

在場的眾臣都意識到了此時的厲害之處,紛紛屏氣凝神大氣都不敢出,誰還會多言?就連“蕭老牛”都乖乖的不吭聲了。

李世民收斂了眼中的那一抹利芒,轉頭看了一眼站在班列之中的魏王,說道:“李泰,你舅舅舉薦你去監軍,你行嗎?”李泰早已是忐忑萬分心中七上八下,聽到他父皇這話就差當場跳起來了,急忙站將出來伏地而拜,“兒臣願為父皇分憂解難、願為國效力赴湯蹈火!”

“但你沒上過戰場,不懂軍事啊!”李世民不機鋒淡然道,“戰爭可不是鬧著玩的,不是作賦詩、塗鴉鼓瑟,稍有差池,天誅地滅死傷無數。此一戰,更是關乎我大唐社稷的興亡衰榮。你若代替朕到了前線監軍,將士們心中顧忌就會放不開手腳。屆時你要是再不懂裝懂指手劃腳的瞎指揮,如何是好?”李泰顯然是早有準備,這時忙道:“兒臣若蒙父皇不棄派往監軍,定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相砥相磨。關於前線征戰的戰術安排兒臣一概不過問,全由將軍們說了算。唯有涉及我大唐國策的戰略方針時,兒臣謹記父皇教誨,會提醒前線的將軍。”

“嗯,你若當真這麼做,倒是一個合格的監軍。”說到這裡,李世民停頓了片刻,說道,“眾愛卿,司徒諫言讓魏王代替朕去往前線,可否?”誰敢吱聲啊?這分明是長孫無忌聯合了李泰,在向皇帝較勁!——兩隻老虎打架,誰敢摻和呢?

“李泰你先起來吧!”李世民發了令,李泰只得乖乖的起了身站回班列。立於他身後的房玄齡等人,分明看到他肥的脖頸間已是冷汗潺潺,朝服的下襬也在輕微的發抖。

“司徒,你的提議,不錯。”李世民說道,“此戰,朕本待是御駕親征的,但出於各種原因,無法成行。派個皇子代朕前往,是個不錯的點子。但是,朕有這麼多皇子,你獨何只推薦魏王呢?”這輕描淡寫的一問,恰也如同一柄刀子,冷冰冰亮堂堂的,架在了長孫無忌的脖子上。

朝臣皆知長孫無忌曾與李泰不和,新近突然又盡釋前嫌結同政治同盟,原因和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無非是弱弱聯合以抗強,目標直指東宮。現在在這緊要關頭,長孫無忌冒著大不韙的風險強項出頭要把李泰推出水面,身為帝王的李世民怎麼可能聽之任之?

事關國運與儲君,就算帝王心中也是此念,那也不能表現為完全依從了大臣之意。李世民心如明鏡何嘗不知長孫無忌和李泰這二人,現在在想什麼。他也料想到了後果。假如準了李泰去蘭州,此戰得勝,還有什麼理由不讓李泰做太子?

李泰繼承了江山,長孫無忌這個貞觀首相、李泰的親孃舅還有什麼理由不是未來的第一權臣?到那時候,李泰能駕馭得了他?以秦慕白為代表軍方,能通過這一戰與李泰達成默契成為他的股肱心腹嗎?不管能還是不能,軍方的人今後能與長孫無忌抗衡嗎?

一系列的重大問題,都從李世民的這一問當中,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出來。

長孫無忌頓時覺如同一座大山壓來,氣都有些不順了。腦中飛快的盤算了一陣,長孫無忌答道:“回陛下,微臣剛才其實已經回答過這個問題了。魏王李泰,德望素重人心所向,才學過人謙威得體,又值成年健壯堪能承受軍旅之苦,恰是最合適的人選!”

“呵呵,複述得一字不差呀!”李世民笑了。

長孫無忌心裡一堵,不敢多言。

“魏王是很出,但仡今為止僅限於文韜。而行軍征戰,則是武略。就算朕要培養他修煉一點武略,絕不是這種時候,也絕不能拿這一場關乎社稷存亡的大戰來當作試煉。”李世民說道,“就如同一個初學書法的孩童,只用廉價便宜的紙本即可,犯不著用上品的珍貴紙張吧?歷史上有許多有名的書法家,可都是在沙地上練的字。”此言一出,長孫無忌和李泰不約而同的心中一涼——完了!被皇帝一眼看穿,然後攔給斬了!

“朕倒是同意派個皇子去關西監軍,但是魏王嘛,也許並非是最合適的人選。”李世民停頓了一下,俯視眾臣,朗聲道,“不如,就請眾卿在朕的兒子當中遴選傑出者,擔當此任如何?”沒人敢說話。

這要是說出第二個名字來,不就是擺明了去扇長孫無忌的臉、拆李泰的臺嗎?

“怎麼,難道朕的兒子當中,就沒有一個具備此項能耐的?朕的兒子不是龍子,卻是酒囊飯袋?”李世民問。

還是沒人敢說話。這種時候,絕對的槍打出頭鳥。誰吭聲,誰倒大黴!

這看似平靜的朝會,實則冷槍暗箭危機四伏。只要有人表態,運氣好表得對了,他推薦的那個皇子將來做了皇帝,那麼好,他將來肯定要發達。但前提是在發達之前,沒有被長孫無忌和李泰給幹掉;反之,要是在這時候強出頭力李泰出任監軍,那就表明自己是長孫一黨,是在東宮之爭的問題上聯合給李泰造勢、給皇帝施壓!——那不是找死麼!

現在的情況是,皇帝連長孫無忌的建議都沒有完全採納;長孫無忌尚且如此,他的一些黨徒門生們不暗忖——我又算哪顆蔥?還是別找死了!

“好吧,你們都不說,朕說。”李世民倒是不在著急,徐徐言道,“出任關西軍行軍長史的皇子,第一要點,就是必須品行、德、名望三者兼而有之。朕的兒子當中的確有幾個,只識聲犬馬不問國政軍務。這樣的皇子,派去只會是累贅,會讓天下人恥笑朕!二則,必須通軍事。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一個不懂軍事的人到了軍隊裡手握大權執掌喉舌,絕對是這一支軍隊的災難。朕,不敢拿國戰當兒戲,更不能拿前線將士的命當玩笑。出於這兩點的考慮,朕給眾卿提個醒,說一個人。”眾臣屏氣凝神,側耳傾聽。